市委副书记、市长江林主持召开全市科技大会
近年来,章丘市科技局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落实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和国家、省、市等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以建设“创新型章丘”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着眼于提升科技实力,增强创新能力,全力推动章丘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科技工作“七大亮点”
2010年,章丘市科技局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1、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班子建设工作的首位,局党组制定了《年度理论学习计划》,个人也都制定自学计划。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规定的篇目作为学习重点,先后组织学习了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等。组织副局级以上人员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学习辅导活动,积极邀请党校教授到局里作辅导讲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每周一集中学习制度。
2、科技创新意识大大增强。一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普法宣传月、法律法规纪念日、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等形式,举办大型科技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二是认真落实一批推动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企业品牌、标准建设的政策规定,促进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建立了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科技进步考核纳入全市的全方位目标考核机制,有效调动了各单位抓科技工作的积极性。
3、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章丘市相继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章丘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和“明水重型汽车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全市已获批准的1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14家为基地内企业,工业总产值过10亿元的5家企业均在基地内。二是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步伐加快,促进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针对章丘传统产业的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和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难题招标等项目。三是产学研合作步伐加快,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目前,全市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4家、济南市级6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1家、省级7家、济南市级24家,53家企业与省内外60余家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
4、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了山东龙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圣泉集团的“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2010年省重大专项,科芯电子的“混合PIN/肖特基结构的碳化硅二极管研制”项目被列入济南市级重点项目。二是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已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1项,获批准列入省计划8项、济南市计划38项,获得无偿支持资金700余万元,8个项目获得2010年省、市科技进步奖励。三是实施“四大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实施了“专利、商标、品牌、标准”四大战略,首次评选了章丘市专利奖。全年申报专利937项,全市有中国名牌企业2家,山东省名牌企业22家,济南市名牌企业34家。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4个,济南市著名商标27个。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6个。
5、农业科技创新得以强化。启动了“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选取1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服务。在5个网点建立了12396信息服务平台,继续组织实施国家“华北村镇地下饮用水污染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民生工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一批重点科技基础建设工程。依托科技入户,举办了66场(次)农业科技培训班,参训农民1万人次。继续实施“十百千”工程,对15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40个专业村给予扶持,促进优势农产品集聚发展。
6、 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组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出台了《2010年专利申请及授权资助标准》,设立章丘市专利奖,出台《章丘市专利奖评奖办法》,评选出章丘市首届专利奖12项。培育圣泉集团进入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明水经济开发区进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参加“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和第七届“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
7、防震减灾工作层层深入。市地震局连续获得省、市地震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双山街道办事处三涧溪村被确定为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点。一是完善了地震监测网络,对监测台站进行了升级改造。二是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了地震应急队伍建设。三是开展了地震小区划,加强了抗震设防执法和服务。四是积极推进安全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等建设,开展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2011年科技工作“九大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重要一年。2011年,章丘市科技工作重点任务包括:
1、大力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年要集中力量发展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及机电一体化等产业,把“一区四园”打造建设成对外开放和现代工业的窗口、高新技术的聚集地和隆起带。
2、大力优化技术创新环境。2011年要把企业改革、改制、改组与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科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增强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企业一把手对企业技术进步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进步考核指标,并把企业科技进步指标纳入企业一把手任期考核目标。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着力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3、大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借助行业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2011年,力争30%规模以上企业均与2个以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有技术合作,50%年产过亿元的企业要成为院校的产学研基地 。
4、大力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2011年在开发区建设章丘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争取全年入住企业5家以上,重点支持龙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争创省级孵化器。
5、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依靠科技积极推动铸锻加工、化肥化工、建工建材、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技术服务、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集成创新、集群发展。力争2011年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实施火炬计划6项以上,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项。
6、培育壮大农村科技型生产经营主体。2011年计划实施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30项,重点支持一些能出成果的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的产学研项目。重点组织实施国家富民强县工程项目(章丘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7、继续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行动。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团队”,并围绕现代农业园区,总结出一种可以推广的新服务模式。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典型,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加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8、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一是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力度。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二是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专利信息利用。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逐步建立集知识产权申报、注册、咨询、转让、法律、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县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三是积极参与专项行动,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案件协查、协办职能,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四是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9、提升地震监测和应急指挥能力。一是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加快瓦山地震监测台的建设,提升监测能力。三是建设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推进安全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等建设。四是加强抗震设防监督和管理,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