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立足自主创新 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开发区

2009-07-30 18:05:37   作者:admin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大潮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国家科技大会召开后,青岛开发区即以建设创新型开发区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积极致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迅速增强,正在向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开发区迈进。
    一、实施“双十高”工程,依靠科技支撑发展
    近几年,青岛开发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硬性作为产业项目引进建设的标准,全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青岛开发区即以建设创新型开发区为目标,适时启动了“双十高”科技工程,即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引进建设10家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10家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双十高”工程引进科技大专院所和培植一批科技产业化项目,大幅度提升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海洋工程、新材料和海洋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产值连续多年实现年均30%以上的增速,2007年达到88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76.63%,占全市高新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7%。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连续5年居青岛全市首位,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前四。一个以开发区为基地,辐射半岛乃至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正在青岛西海岸形成。
    二、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青岛开发区突出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以区内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为塔尖、以本地大型企业为塔身和中小企业为塔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塔形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全区已分别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8个和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和1个,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3个和7个,全区80%以上高新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自2005年以来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43项、市科技进步奖36项、49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等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计划,32个项目列入青岛市重点科技发展计划,共争取到上级科技扶持资金近亿元。创新体系的完善激发了创新活力,提高了创新效率,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三、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围绕项目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这条主线,开发区积极推进以区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的科技资本资源和金融资本资源相结合的创新孵化体系建设。通过“选育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孵化基地,完善服务体系”,把自主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与引进、吸收、创新相结合,创业服务中心成功培育出了如赛轮子午线轮胎、太阳软件、美光机械和华世洁环保等一批行业领域的龙头骨干高科技企业。区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凭借突出的孵化业绩先后被青岛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青岛市人事局认定为市留学人员创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规模,开发区拟以驻区高校和省级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为基础建设青岛西海岸国家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壮大我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全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实施专利战略
    青岛开发区大力实施专利战略推进工程,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以申请专利谋求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2007年全区申请专利608件(其中发明专利131件),同比增长32%,总数突破3500件。目前全区共有金晶玻璃、益群涂料和澳润商用设备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重点培育推荐的9个项目获山东省第九届专利奖。专利战略促进了全区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崛起,全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1个、山东名牌产品51个、青岛名牌产品44个。专利工作的加强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积水树脂、创统科技等10余家企业甚至还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技术标准的制定,掌握了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的话语权。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突出成就,我区被确定为青岛市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区和山东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区。
    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构建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
    为形成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的内生机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强科技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一是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双十高工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招商引资项目科技评价暂行办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文件,引导和促进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区财政连年提高科技三项经费,并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国内风险资本龙头企业深圳创新投资加强合作,多途径地为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三是建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围绕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实施了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从1985年建区时的不足1800人激增到58000人,一支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在新区形成。
    完善的公共服务造就了良好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在商务部组织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考核中,青岛开发区综合评价总指数列全国第四位,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一位,人力资源及供给水平指数、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三名。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为青岛开发区赢得了良好声誉,本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山东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区”、“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区”。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青岛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正在青岛西海岸积极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