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现代农业扮靓“省城后花园”——历城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工作纪实
编者按: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农业以打造 “省城后花园”为工作动力,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了特色种植业、优质林果业、集约畜牧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构筑了专业、高效、标准、科学、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建设了与省城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了山青、水绿、天蓝、民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使历城独特的地理优势、浓厚的省城底蕴、高效的现代农业、天然的绿色氧吧得以显现,“省城后花园”的品牌更加亮丽,为人们出游增添了盎然生机,带来了无限轻松惬意,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8亿元。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先后赴历城视察,对历城区所取得的成绩均给予高度评价。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都市现代农业在历城”系列报道,以期为基层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济南市历城区南依泰山,北靠黄河,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自南向北分别为山区、丘陵、平原和沿黄洼地,自然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多种农业的地理基础。历城区现辖19个街镇,总人口91.97万人,拥有耕地47万亩,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区,素有“省城后花园”之美誉。按照《济南市历城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预计2010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将达到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245元。
发展农业,必须坚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结合历城实际,历城区提出农业发展要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旅游相结合,围绕大农业打造历城特色。在具体工作中,特别是在政策制定上,历城农业的发展坚持和全国各省市县区相比较,坚持跳出历城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强化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突出了农业文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历城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实践科学发展观,规划布局三大功能区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济南市历城区上下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年年底,历城区区委、区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科技先导”的原则,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2 年)》。规划提出,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以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作为工作主线,突出项目规范提升和农技创新推广两大重点,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规划》为历城农业的发展制定了正确的方向,即以2004年以来区农业工作“四个提供”、构建“三大板块”的发展思路(为省城市民提供安全、优质、鲜活、特色的农副产品,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屏障,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的场所,提供保存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构建农业产业、生态旅游、农技推广“三大板块”)为基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重点统筹传统、现代“两型”农业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历城区城市经济水平。
历城东南两面拱卫省会济南,在济南市“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规划》提出,历城区农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历城区的区位优势,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并将历城区整体划分别为南部生态经济区、北部临港精品农业区、近郊农产品加工物流区“三大功能区”。南部生态经济区以发展优质林果、生态旅游两大产业为主,规划形成以“泉城之魂,泰山之门,齐鲁交汇”为总体形象的省城后花园、城郊公共休闲度假区;北部临港精品农业区以发展优质蔬菜、花木、奶牛三大主导产业为主,形成济南市农副产品战略性贮备基地和田园风光型都市农业区;近郊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即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业为主,形成联接全国各大交易市场的加工物流集散中心。
由此,《规划》为历城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功能定位,划分了具体的功能分区,制定了详细的发展目标、完整的产业布局,并完善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规划》提出要建设农业、水利、土地整理、旅游、交通等方面的72个重点支撑项目,概算总投资146亿元,并以这些项目为载体,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确保历城区农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规划》执行三年来,成效显著,历城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区”、“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区”、“全国创建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山东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城乡居民满意又高兴
“都市现代农业”是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结合于一体,实现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对历城区农业实现突破性跨越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历城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能够实现充分利用历城区的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能够为历城区大量的优质农副产品带来更畅通的销售渠道;能够带动历城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力就业;能够扩大历城区和省城的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能够提高省城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能够拓宽历城区农业发展道路,提升历城区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
历城区都市现代农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支撑、以都市农业园区和特色品牌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全力构建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性统一”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水平,全面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5月中旬,全省高效特色农业现场会议在历城区召开,与会的省市领导对近年来历城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为丰富市民的假期生活,历城区特规划设计了从洪楼教堂出发,分别以“黄河风情游”、“都市农业游”、“东部新城游”为主题的三条休闲观光旅游线路。加上已建在建的南部山区各个景点化的农业观光园区,形成了历城区农业观光带,今年2月18日,济南日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了历城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所取得的成绩。历城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城乡居民“两满意、两高兴”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托都市、服务都市、致富农民的基本理念,在不断满足省城300万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努力实现农民致富的目的。
近年来,历城区在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坚持“基地园区化、园区景点化”的标准,初步建成了仲宫月亮湾农业观光园、柳埠王家峪大樱桃观光采摘园、唐王百菜观光园、济南张而草莓文化科技园等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区52个,直接受益农户1.16万户,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真正达到了城乡居民“两满意、两高兴”。
历城区引进、培育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家;建成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发展运作较为规范的各类合作组织489家,其中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合作组织58家;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近50万亩。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基地不断增强名牌意识,支持其积极创建名牌产品,努力提升全区农产品的品牌档次,目前全区已认证有机食品16个,绿色食品28个,无公害农产品81个,总数达125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华老字号”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件,另有4个系列的农产品被认定为第十一届全运会指定农产品。
把沼气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通过推广“猪—沼—果”模式,先后建成仲宫镇艾家村等生态文明示范村150余个、治理“农家乐”饭店150余家,建成户用沼气池1.3万个。通过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规模化养畜区粪便治污项目,有效解决了农村大街小巷脏、乱、差和秸秆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省、市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全力抓好科技兴农工作,用新思想、新技术武装农民,推广新品种,仅2009年就对80名涉农龙头企业负责人及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农民开展了创业知识培训;同时还对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培训,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实施“一村一技术员”培训项目,培训农民技术员500人次;大力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作,2010年2月全部完成区承担的1600人培训转移任务,实际培训农民1676人,转移近1500人,转移率90%以上。历城区还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5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1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55%;投资50万元,实施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配方肥1370余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6万亩。
健全全面监管机制实施农产品安康工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攸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近年来,历城区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经种植比例不断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为省城济南及北京、上海乃至国外供应了大量农副产品,已占有济南市区粮果蔬、肉蛋奶市场的三分之一。市场大了,质量安全责任也更重了。据此,该区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统筹和部署,建体系、控源头、抓基地、管市场、优服务、强应急,严把生产、投入、市场“三关”,着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打造农产品安全、健康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放心,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树立了历城农产品优质安全品牌形象。
历城区政府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区农业局制定了《历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等安全治理保障方案,为全区的农业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历城区农业监察大队本着严把投入关、生产关、流通关的工作原则,着力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重点园区、重点季节的监管执法工作,分别与辖区相关单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坚持不懈地整治农资市场,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区农业局切实加强了对农业园区、特色品牌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管,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从生产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完善了应急机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规范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确保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