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 打造科技济宁——济宁市坚持走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之路

2010-06-22 16:27:59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前左二),市委副书记张术平(前右一),副市长陈颖(前左一)带领有关方面负责人来到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实地检查专博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专博会筹备工作第四次协调会议,督促各业务组集中力量查缺补漏,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本届专博会圆满成功,争取办成层次高、规模大、有实效、影响好的“国字号”科技展会。

    济宁地处山东省南部,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辖曲阜、兖州、微山、梁山等12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30万,综合经济实力列全国地级市18位。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是轩辕黄帝诞生地和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济宁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加速成长的新兴工业城市,正日益脱胎于传统产业,借助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实现跨越崛起,能源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形成四大千亿级产业,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基调,把经济提质提速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提增速扩总量,优布局谋长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依靠自主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打造产业集群,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1年的50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11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9%提高到33%,年均提高近3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积极拓宽产学研合作路子,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沈阳计算机研究所数控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大学科技园、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相继落户济宁。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行列,成立中国(济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2009年,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3家,新创39个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5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如意纺“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我国在世界纺织科技方面的空白,市政府给予100万元重奖。
    济宁正处在蓄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抢抓后危机时代发展先机,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关键在科技、希望在科技、潜力也在科技。为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济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启动实施“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创新计划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平台;抓好创新环境建设,加快培育造就一批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较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实践;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今年市级科技投入达到1亿元的基础上,每年都有新的增长,为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奠定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当前,正在积极推进光电产业园和济宁高新区科技新城建设。2012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企业销售收入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50家,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
    相信,随着济宁创造能量的逐步释放,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日渐提高,必将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增添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