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垦利县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依托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以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植物科技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盐碱地生态农业产业,搭建服务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发展的技术平台,这一成功的做法引起中央媒体的关注。日前,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到垦利县进行采访,详细报道该县盐碱地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绩。县委常委、副县长孙剑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并详细介绍了该县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建设、大力发展盐碱地农业产业化的做法。
据了解,垦利县于2008年正式提出建设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植物科技园,旨在推动盐碱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经过两年多的试验,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已经达到1000亩,先后组织50多名中科院专家实地考察、指导,同中科院兰州所、中科院植物所等11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引进乔化柽柳、速生杨等耐盐碱苗木以及能源作物等149个品种(系)进行试种,种植面积达480亩;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引进耐盐碱燕麦、耐盐碱玫瑰等品种,其中燕麦已完成不同季节的4期试种。(特约记者 张军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