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好风凭借力

——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纪实
2018-12-25 11:06:54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虽然三个月前刚刚签下合作协议,但青科智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PUA的环保功能膜材料”项目中试基地如今已基本竣工。项目即将投产,1000余吨的意向订单已从“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纷至沓来。
       这一项目产品为系列环保功能膜材料,由青岛科技大学团队耗十年之功钻研而成。这种能够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可大规模替代PE、PVC等同类产品,进而从根源上改善山东乃至全国的塑料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合作始于9月11日在淄博举行的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专场。乘活动东风,青科智安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喜结良缘,技术成果由此落地,企业也由此驶入发展快车道。
       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对接活动”)是山东破解成果转化之难探出的新路。
       今年8月至9月,该活动在齐鲁大地蓬勃开展,致力破解实验室大量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企业急需新技术却“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尴尬局面。期间,一批前沿新技术从四面八方涌来,先后亮相济南、济宁、淄博、临沂、烟台、泰安、威海、潍坊等八个专场,助推不少项目在我省落地生根。
       “举办这种大规模的产业技术对接会,展示了山东引进创新资源的积极态度,值得点赞。”对于活动的评价,各专场与会者众口一辞。

       组织创新:探索成果对接新路径
       8月16日,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开幕式暨济南专场对接会举行,活动帷幕随之正式拉开。
       本次成果对接系列活动由省科技厅联合相关市政府共同主办,相关市科技局具体承办。活动以“智汇产业,创新动能”为主题,旨在聚焦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为依托,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资源要素作用,按产业类别组织开展,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促进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为使活动更加精准和实效,此次活动从筹备期就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充分发挥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络服务作用,对技术成果和需求进行了集中汇总、展示与推介。每个专场选取十大成果、十大需求并在PC平台、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线下,先后在济南、济宁、淄博、临沂、烟台、泰安、威海、潍坊举办8个专场对接,其中济南专场为开幕式及综合专场,其他专场分别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现代海洋、绿色化工。
       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源于科技,成于金融。与以往类似活动不同,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为本次活动再添“一把火”。
       比如,在济南专场,以金融为“主角”的科技型企业融资对接会与金融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技术成果发布对接会集聚了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会、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融超金服等26家金融监管、银行及投资机构等单位,并现场发布多项实用金融产品;在电子信息专场,同步举行了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创新论坛,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专家对企业进行了辅导,帮助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对接资本市场;在新材料新能源专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充分发挥其对接资本市场的优势,组织多个上市科技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参加了路演。
       “资金有保障,成果才能好‘变现’。”不少科研人员通过本次对接会对项目转化信心十足。
      
不仅有资金助力,加速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政策“红包”也相当给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共遴选出“重点技术成果和技术创新需求”各80余项,后续还将评选“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对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业创新共同体。
有共性,更有特色。基于不同的产业特点,各专场在对接形式上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个小小的“秋丽桃”拍出百万元,一项盐碱地快速改良综合技术拍出85万元,一项功能型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拍出215万元……在现代高效农业专场,一场针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专场拍卖会成为焦点。
       “专场拍卖会是农业领域技术转移与拍卖交易机制结合的一次路径创新。”成功拍出全场最高价215万元的“功能型缓控释肥料产业化技术”持有者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认为,拍卖会的举办,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也保证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开与透明。
       “这是我省首个农业领域科技成果专场拍卖会,旨在聚焦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竞拍科技成果、聘用“科技副总”、融合“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期间,多种亮眼新模式纷纷亮相各专场,彰显着山东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敢为人先的探索与矢志不渝的创新。

       资源尖端:汇聚产业发展强动力
       天麻素是名贵中药材天麻的关键有效成分,由于技术难度大,其传统提取成本高达10万元/公斤。
       躬耕医药领域十余载,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发出“天麻素发酵合成技术”,利用生物发酵合成出的天麻素不仅质量可比肩纯天然天麻素,还将提取成本降到了300元/公斤以下。
诸如此类立足产业前沿、破解技术难题的项目,在各专场“遍地开花”。
       实现了土壤剖面水分快速测量的“土壤水、盐与养分特性多维快速测试技术与设备”,能够对“身怀绝技”的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的“特种机器人技术”,可将人体组织进行“焊接”的“人体组织器官快速焊接仪”,实现了探测信号的实时监测分析显示的“多功能高灵敏气体实时监测系统芯片”……各场对接会上,来自省内外累计248所次高校院所共310名专家教授集中展示推介了科技成果,为各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征集并发布各类技术成果9630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果中,不少是对接会借助相关活动引入的国内、国际高端资源。
       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专场为例,对接会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成果直通车”融合举办,在提升成果供给质量的同时,项目路演融合投资专家现场点评,有效增强了互动对接效果。现代海洋产业专场则同步举行了“威海-乌克兰海洋技术成果对接会”,将对接资源范围拓展到了海外——活动吸引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等乌克兰高校院所的9位院士、专家参与,发布先进海洋科技成果40余项,共促成16个项目集中签约,有效推动了我省创新资源“引进来、走出去”,为海洋强省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创新性强、成熟度高、产业前景明确”,谈及项目特点,不少与会者纷纷竖起大拇指。
       新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强劲起势,对技术需求也愈发强烈。“把这些成果引来山东落地,必将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调旧育新的重要动能。”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总工程师刘志臣在绿色化工产业专场上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专家学者是科技成果、先进技术的发现者、创造者、发明者。通过此次活动,各位专家和科研院所进一步了解了山东日益向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齐鲁大地上生根发芽,吸引集聚科技资源和先进成果在山东落地转化,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智能制造专场对接会上,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荣学文、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风余、山东大学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世振等4位专家分别被相关企业聘为“科技副总”。此举为高校院所与企业的深度结合开辟了新通道,为成果转化落地搭建了新桥梁。

       对接精准:破解成果转化大难题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平时要想与这些顶尖院所点对点合作几乎不可能。”成功将中国石油大学“特种防垢防蜡合金及其装置”技术项目收入囊中的山东擎雷环境科技公司负责人龙宗君告诉记者,该项目解决的不仅是公司发展瓶颈,同时也是目前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一大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高校院所想展示的,恰是企业最急需的——显然,不仅项目优质,对接还实现了精准。
一段时间以来,“剃头挑子一头热”、“墙里开花墙外香”等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普遍现象,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不少高校院所“端着金饭碗要饭”,大量企业却苦求技术无门。
       信息不畅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对接会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把这些成果转化供需信息进行“双向推送”。
       如果像不少对接会一样,各领域技术成果蜂拥而来,企业“大海捞针”,必定不会让参会者满意。为提高对接精准性,对接会系列活动在精准上做了不少文章。
        “不仅看重项目的‘含金量’,更在意与产业的契合度。”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首先体现在领域的划分上,这也是本次系列对接活动的共同特点——按产业类别组织开展,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直击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
       此外,精准还体现在成果与需求均剑指行业共性难题。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共性基础研究”、“轮胎自动码垛分拣机器人”、“浮动打磨恒力矩系统的力矩控制软件及空间算法”、“柔性示教人机协作技术”……前期,省科技厅发挥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网络服务作用,征集、汇总了各专场“十大技术成果”与“十大技术需求”,旨在精准破解产业需求。
       经过精挑细选的不止项目,还有参会企业。比如,在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成果直通车”融合举办的新材料新能源专场,除了省科技厅等主办方前期筛选外,科技部火炬中心也设置了“硬指标”:选择在产业资源发达地区和国家高新区内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吸引有技术创新需求和转型升级意愿的科技企业积极对接科技成果路演项目。
       精准对接带来了高效成果,而高质量受众企业也为这些项目的后期产业化供足了后劲。

       成效显著:孵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拥有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显然,海洋是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在现代海洋专场,来自乌克兰、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的2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为我省开辟了海洋科技的“新战场”。当日,活动共促成16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中乌合作项目6个。以对接会为起点,这些现代海洋领域的动能转换“加速器”,将从山东出发,驶向“深蓝”。
       这仅是对接会系列活动的一个代表。创新转化途径与模式,专注对接精准与高效,对接活动成效显著。
       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8场对接活动共组织34名国内外院士、310名专家、905家企业参与,征集需求2176项,最终签订协议135项,合同金额达15.58亿元。
       “活动通过路演、展示、论坛、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为参会各方搭建了有效的、多元化的合作交流平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在济南专场,通过路演推介,仅省科学院就签订合作项目6个,合同金额达2.2亿元;泰安现代高效农业专场结合农业产业实际,组织了畜禽水产、苗木花卉、农资、蔬菜、优质作物、乡村振兴等7个细分领域的专场成果发布会,26家农业企业在会场设立展台,并按产业链条展出特色实物成果;烟台医养健康专场通过组织与会人员实地参观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成2家企业现场与平台签约入驻……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搭建了供需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共赢才能将合作推向深入持久,在对接活动中,产、学、研、企等各方都收获满满。
       刚一发布完技术成果,浙江大学科研人员王超就被不少企业“围攻”。在智能装备制造专场上,他代表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布了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光学精密装配技术等多项成果,其中不少项目在现场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对科研人员来说,收获不仅在于技术成果的落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交流平台能够零距离了解市场需求,而不是继续‘闭门造车’。”王超认为,对院校、企业和政府来说,“大家都是受益者”。
       此言非虚。对接活动对企业的助力从不少参会企业中便可窥见一斑。
       在电子信息专场上,临沂天阔铸造有限公司成功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就“智能化浇铸系统”项目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将大幅提升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在邹城智能装备制造专场,山东卓朗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签署了技术转让合同。而在此之前,高额研发费用一度让这家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力不从心。
       与上述企业不同,山东中晶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主要收获则在于学习。作为公司项目经理,张京京一大早便从济宁赶到了会场。“主要是为了学习专家的技术水平、研究方向,了解同行的发展。也希望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与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利用它们的技术、人才优势,助力公司今后发展。”
       地方同样是受益者。
       以此次对接活动的承办方之一邹城市为例,活动汇集了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黑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齐聚邹城,带来了近2000项智能装备制造成果,为该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活动中成立的山东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也将为该区域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创业创新共同体集聚更多新动能。
       实际上,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不断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已先后修订出台了《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
       “以本次对接活动为契机,省科技厅将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等多举措为成果转化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好风凭借力——企业借外脑之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快速成长;政府借创新之模式,搭建对接舞台,孕育产业转型新动能。通过产业技术对接会,一批前沿科技项目正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涌动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动力,焕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记者 张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