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蓝色大米”有望端上未来餐桌

2009-09-03 00:04:00   作者:胡建廷 周传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你想象过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们家饭桌上吃的是蓝色大米吗?据悉,中国海洋大学正在与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发一种新型“海洋水稻”,由于从种子到大米都是蓝色,专家称之为“蓝色大米”。
     这项名为“导入海洋生物功能创制水稻新种质”的研究,是克隆藻类中对人体有用的功能基因,再将克隆的藻类功能基因移入水稻叶绿体基因,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改善稻米营养质量,达到利用藻类基因改良水稻种质的目的。目前,该研究已经成功克隆螺旋藻藻蓝蛋白基因,并将其导入水稻胚乳基因组,而且还申请了专利。
     由于螺旋藻属于蓝藻,含有藻蓝蛋白基因的水稻,将从种子开始就变为蓝色,长大的水稻也将从普通的白色变成蓝色,故被专家成为“蓝色大米”。这种新型大米不但色香味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由于水稻中原本缺少的赖氨基酸得到有效补充,而赖氨基酸对于骨骼疏松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因此,新型大米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食药同源”、“吃出健康来”将真正在我们的饭桌上实现。      
     现在杂交水稻产量达到800公斤/亩,已经接近顶峰,用常规育种方法增产已经很困难。螺旋藻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优秀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相当于小麦的6倍,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螺旋藻的光能利用率为10%~15%,可高达18%,远高于一般高等植物,水稻光能利用效率还不到4%。通过转移螺旋藻捕光色素藻蓝蛋白等相关基因,拓宽水稻的吸收光谱,新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将大增,就有可能提高水稻光合效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此外,由于水稻在整个生长期内对淡水资源需求很大,而我国是一个缺乏淡水的国家,因此,双方还希望把更多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如耐盐基因导入水稻中,这样,就可以用海水来灌溉水稻,大大降低淡水用量。耐盐性水稻不仅能够节省淡水,还可以在沿海滩涂、盐碱地进行种植。滩涂和盐碱地一般意味着低产乃至绝收,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耐盐性水稻,让盐碱地上稻米飘香将不再是梦想。
     据悉,早在2002年,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就与中国海洋大学张学成教授开展了合作。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转基因水稻株系筛远,新型水稻还有些技术难题有待攻克,何时能够面世尚无法确定。虽然把海洋生物中的耐盐基因移入水稻还有不少困难,但如果这个设想实现,将对发展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