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昌邑市:为“北方绿都”插上“蓝色”翅膀

2012-02-29 00:57:53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这里,是著名的北方绿化苗木之都;这里,是渤海莱州湾畔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溴·盐之乡”——昌邑这座滨海城市正插上“蓝色”的翅膀,乘着“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东风,转身向海谋进、腾飞。


目光向滨海转变  


    地处国家“蓝黄”两大战略的叠加交汇核心位置的昌邑,背靠渤海,有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和400万吨原盐的年产量,为发展海洋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如何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市决策者们认为:滨海是昌邑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必须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滨海,引导昌邑经济从内陆时代迈向陆海联动发展的时代。
  作为潍坊市滨海开发战略三大板块之一的昌北,亦是“加快落实蓝黄两区发展规划,实施海陆统筹、蓝黄融合、全域联动、重点突破,把潍坊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大市和滨海城市,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两大国家战略实际践行者,昌邑决策者们头脑清醒:“我们要发展,要项目,但不是要盲目的发展。”从起步之初,该市就高点定位,突出蓝色、生态特色,让昌邑滨海成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和蓝色经济的示范区。
  昌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滨海开发的进程中,坚持工作重心、领导精力、政策导向向沿海前移,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人口要素、行政资源向沿海转移,全力打造滨海经济隆起带。


产业向滨海集聚 


    从产业看,昌邑已经布局的盐及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在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同时,产业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快速聚集,从产业上游的“三酸两碱”到下游的医药及其中间体、染料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工,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海洋产业链条。加上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带动人口、技术等一系列资源要素的聚集。
  这些资源要素的向海集聚已经开始形成强大的“吸金”合力,使得昌邑滨海开发活力四射。今年伊始,该市又打响了“工业园区建设、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下营滨海新城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和滨海生态建设”五大战役,进一步加快滨海开发步伐。
  现在放眼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投资5亿元的亿兴化工年产30万吨绿色溶剂项目开建,25万吨成泰化工碳四综合利用项目稳步推进;下营项目区、柳疃项目区、龙池项目区3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加速前进。55个新建、续建过亿元重大项目,实实在在让今年成为昌邑的“项目年”。
  “这么多项目同时开建,必然推动滨海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这些项目资源的集聚,将最大程度地释放昌邑滨海开发中的潜能”,昌邑人满怀信心。


服务向滨海侧重


    “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禀赋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加之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已然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仅有这些还不够,“引得进还得留得住!”去年以来该市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环保、城管等职能部门纷纷在滨海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大厅,对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将优质高效的“星级”服务送上门。
  今年,他们又开展了“强作风、严纪律、提效能、服务‘蓝黄’两区建设”活动,强化“滨海的需要就是对市直部门迅速行动的指令”的理念,真正想滨海之所想,急滨海之所急,帮滨海之所需,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使“滨海昌邑”真正成为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创业的宝地。
  到目前,昌邑滨海累计过5000万元项目94个,环环相连的精细化工业方阵,大大延伸了以卤水、溴素及盐化工为基础的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海洋化工生态“互联网”。(李生涛  翟 强  尹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