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蓝色硅谷: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2011-11-15 18:12:56   作者:记者 李冬阳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日,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隆重举行,500余位海内外嘉宾齐聚青岛,共谋蓝色经济发展大计。会上,青岛“蓝色硅谷”战略规划再度引起世人关注。
    作为山东海洋科技发展的核心城市,近年来,青岛海洋科技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即将投入使用,我国唯一获准装船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在青岛诞生……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由梦想变为现实。             


集聚优势“蓝色硅谷”不是梦


    青岛市是一座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海洋是其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青岛市最大的本土优势,为“蓝色硅谷”起航构筑了高端平台。
    “打造‘蓝色硅谷’,青岛市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如是说。
    “所谓蓝色硅谷,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岛涉海机构集中、海洋研发人才密集的优势,推动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基础性海洋研究、应用性海洋研究与蓝色经济研究相互衔接,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相互融合,培育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打造蓝色硅谷,意味着青岛将加快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保护的示范区,努力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重要桥头堡。”在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阐释。
    李群表示,目前,青岛已经具备了打造蓝色硅谷的优势和条件。青岛作为全球30个“世界最美海湾”城市之一,拥有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相媲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青岛海洋人才云集,聚集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科研院所和人才的集聚,带来了国内领先的海洋科研团队,获得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50%,海洋科学研究多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青岛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去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557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683亿元。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强大引擎,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根据这一规划,将以青岛为龙头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当前,青岛正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发挥海洋科技、海洋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
    除了拥有丰厚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数十年积淀,青岛这座滨海之城海洋科研力量雄厚,目前海洋科研教学机构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其中千吨级以上的远洋科学考察船七艘,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课题,“十一五”期间约有46%由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承担。
    据李群介绍,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指示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港口吞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准箱,分别列世界港口第七位和第九位。董家口港区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蓝色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已于今年6月建成通车,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    

       
运筹帷幄擎起“蓝色硅谷”大旗 


    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原则,蓝色硅谷建设实施 “一区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南起崂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温泉镇沿滨海公路区域。“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在核心区重点规划建设三个功能区:一是科技创新驱动区。该区域是蓝色硅谷的智慧中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重点规划建设科教、研发创新、海外归国人才创业“三大组团”,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培养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海洋科研机构最聚集、科研力量最强、充满活力的科教研发创新区;二是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该区域是蓝色硅谷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重点规划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利用现有基础,强化资源整合,集中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器及产业项目,提升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三是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该区域是蓝色硅谷政务中心、商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布局政务服务区、金融商务区、居住区,发展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政务服务、金融商务、生活服务三大组团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建设,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具备了快速承接蓝色经济高端产业项目的条件,是蓝色硅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涉海高端装备与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三个新兴产业功能区,同时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创业孵化、金融、中介服务及各项社会事业。
    为保障蓝色硅谷运转自如,规划还从交通、能源、水源等“后勤”方面力求创新。该区域将打造与半岛城市群、青岛主城区的快速通道;构建布局合理、运行稳定、选择多元的电源电网体系,逐步实现天然气管线全覆盖;水源建设方面,挖掘本地水源,引进客水资源,适时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厂。
    为实现“蓝色硅谷”建设“快起步,大开发,早见效”,青岛计划实施六大推进工程。
    一是科技研发机构集聚推进工程,重点抓好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两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加快海洋科研机构集聚步伐,营造海洋科研机构向硅谷集聚的良好环境。
    二是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工程,培育一大批初创性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重点企业,形成企业发展梯队。
    三是人才培养引进推进工程,重点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工作,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才向硅谷集聚的特区环境。
    四是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我国北方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数字蓝色硅谷”。
    五是公共服务推进工程,规划建设蓝色硅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筹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
    六是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工程,规划建设鳌山湾、北宅水源地两大生态保护区以及海岸线、滨海公路多条生态廊道,实施多项青山绿水工程,建设鳌山森林公园。   
    李群表示,打造蓝色硅谷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青岛市经过多方论证、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蓝色硅谷规划,确定了“一区一园”的总体布局,绘就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集聚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平台。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科技创新平台是蓝色硅谷建设的基础,也是蓝色硅谷真正发挥作用、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青岛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战略性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海上试验场,加快吸引各类高端创新平台向蓝色硅谷集聚。
    二是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高地。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蓝色硅谷建设的根本。青岛将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计划,尽快引进一批高层次海洋前沿技术研发团队和精通市场运营的专业人才,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大力营造人才集聚的特区环境,全力打造“蓝色人才高地”。
    三是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蓝色硅谷建设的核心动力。青岛将整合多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在海洋科研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上全力冲刺,加快实施海洋新材料产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国际领先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科技进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培育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培育是蓝色硅谷建设的基本任务。青岛将引导优势涉海科研型产业项目向蓝色硅谷聚集,着重培育一批初创性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性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先的涉海重点企业,形成企业发展梯队,促进企业聚集,推动蓝色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是营造国际一流的投融资环境。投融资是实现蓝色硅谷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青岛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入驻蓝色硅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政府也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组织资金大力支持企业和项目建设,并设立蓝色经济基金,推动蓝色硅谷的建设和发展。
    六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是蓝色硅谷建设的重要保障。青岛将加快推动青岛新国际机场建设,大力发展立体交通网络,适时选点规划建设游船、游艇码头,提高蓝色硅谷区域能源、水源和市政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建设我国北方的数据中心和“数字蓝色硅谷”,为打造蓝色硅谷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据悉,在未来五年蓝色经济区规划实施中,青岛拟组织总投资达到6000亿元资金,投向逾300个项目。同时,青岛已决定拿出100亿元设立国内第一支蓝色经济基金,推动大项目引进和开工建设。在政府的全力扶持与推动下,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试基地、海洋科考船等一批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将成为蓝色硅谷的核心区,使青岛构建起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建成代表国家水平、具备强劲竞争力的国际性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业内专家认为,打造“蓝色硅谷”,其科技先行的示范作用、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业态,将成为国家走向深海远海、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蓝色经济层次的桥头堡。正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博士、研究员王印庚所说,蓝色硅谷将引领海洋产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