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11山东经济蓝皮书:低碳经济助推强省建设》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发布。该书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低碳经济是指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实现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建设低碳经济系统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发展水平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蓝皮书”发布会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两位专家告诉记者。
据悉,2001年到2009年,我国海洋资源型主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9%,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74000亿元,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3%以上。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油气、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国家已将低碳排放强度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将分解到各省市区。王志东认为,蓝色经济区各市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变。
在对策方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应强化海洋低碳经济意识,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低碳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引领支撑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海洋服务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海洋低碳型经济体系。其中,海洋低碳技术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海洋碳汇渔业技术、滨海湿地整治技术、海底森林修复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
“当前,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海洋经济是我省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郑贵斌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题中之义,我们应该设立“低碳经济指导专家委员会”,加强海洋低碳经济研究;设立“海洋碳汇”技术研究课题,就近海养殖系统对海洋碳库的影响、河流入海对陆地碳库的意义等开展深入研究;设立“海洋低碳经济研发、产业化”专项经费,支持有关海洋能源、海洋低碳技术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
相关链接:
“蓝皮书”成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强势品牌
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1山东社会科学院系列蓝皮书”系列包括《山东经济蓝皮书》、《山东社会蓝皮书》和《山东文化蓝皮书》,分别围绕2011“低碳经济助推强省建设”、“民生建设的新进展”、“着力构筑文化创新体系”三大主题展开分析和预测。
近年来,山东社会科学院以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的一流新型智库为目标,紧紧围绕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打造“蓝皮书”品牌。从1999年的《山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到2001年的《山东经济蓝皮书》、《山东社会蓝皮书》,再到2008年的《山东经济蓝皮书》、《山东社会蓝皮书》、《山东文化蓝皮书》,迄今为止,已出版的3个系列27本“蓝皮书”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2009年的《山东经济蓝皮书》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蓝皮书”还促进了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事业的整体发展。第一,促进了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科研转型,自2007年起,山东社会科学院就提出了打造一流新型智库的发展目标,至今已经基本成功转型;第二,通过“蓝皮书”建立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决策咨询团队;第三,“蓝皮书”带动了学科建设和新型学科组织的发展,把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科研增长点;第四,通过“蓝皮书”的示范作用,推出了一批应用咨询报告,进一步推动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的深入开展。
“十二五”期间,山东社会科学院将进一步创新“蓝皮书”工作机制,着力提高“蓝皮书”质量。第一,进一步提升“蓝皮书”的科学性;第二,增强“蓝皮书”的原创性;第三,扩大“蓝皮书”的影响力。
据悉,2001年到2009年,我国海洋资源型主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9%,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74000亿元,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3%以上。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油气、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国家已将低碳排放强度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将分解到各省市区。王志东认为,蓝色经济区各市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变。
在对策方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应强化海洋低碳经济意识,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低碳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引领支撑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海洋服务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海洋低碳型经济体系。其中,海洋低碳技术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海洋碳汇渔业技术、滨海湿地整治技术、海底森林修复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
“当前,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海洋经济是我省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郑贵斌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题中之义,我们应该设立“低碳经济指导专家委员会”,加强海洋低碳经济研究;设立“海洋碳汇”技术研究课题,就近海养殖系统对海洋碳库的影响、河流入海对陆地碳库的意义等开展深入研究;设立“海洋低碳经济研发、产业化”专项经费,支持有关海洋能源、海洋低碳技术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
相关链接:
“蓝皮书”成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强势品牌
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1山东社会科学院系列蓝皮书”系列包括《山东经济蓝皮书》、《山东社会蓝皮书》和《山东文化蓝皮书》,分别围绕2011“低碳经济助推强省建设”、“民生建设的新进展”、“着力构筑文化创新体系”三大主题展开分析和预测。
近年来,山东社会科学院以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的一流新型智库为目标,紧紧围绕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打造“蓝皮书”品牌。从1999年的《山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到2001年的《山东经济蓝皮书》、《山东社会蓝皮书》,再到2008年的《山东经济蓝皮书》、《山东社会蓝皮书》、《山东文化蓝皮书》,迄今为止,已出版的3个系列27本“蓝皮书”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2009年的《山东经济蓝皮书》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蓝皮书”还促进了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事业的整体发展。第一,促进了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科研转型,自2007年起,山东社会科学院就提出了打造一流新型智库的发展目标,至今已经基本成功转型;第二,通过“蓝皮书”建立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决策咨询团队;第三,“蓝皮书”带动了学科建设和新型学科组织的发展,把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科研增长点;第四,通过“蓝皮书”的示范作用,推出了一批应用咨询报告,进一步推动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的深入开展。
“十二五”期间,山东社会科学院将进一步创新“蓝皮书”工作机制,着力提高“蓝皮书”质量。第一,进一步提升“蓝皮书”的科学性;第二,增强“蓝皮书”的原创性;第三,扩大“蓝皮书”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