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蓝色经济区是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实验区——访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聂炳华

2010-04-06 17:06:52   作者:记者 周传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聂炳华,男,1955年11月生于济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为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1年7月至1999年8月在中共山东省委政研室工作,曾任社会事业研究处处长,并曾在中共中央政研室工作两年。兼任中国太湖文化论坛理事、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会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社会学会副会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大奖14项。I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和2009年两次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工作信誉良好专家”。

    在省城济南,有三个人经常会“遭遇”媒体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问,一是知名海洋学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王诗成,二是知名海洋经济专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第三位就是曾经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政策研究专家现山东经济学院副院长聂炳华。由于工作经历等原因,与很多学者从学术角度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同,聂炳华更为注重从实际工作与政策研究的角度审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


发展蓝色经济是大势所趋


    全国“两会”前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接受《求是》杂志采访时认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进一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是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是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更好为国家发展全局作贡献的重大机遇;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植长远优势的现实举措。“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太空,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聂炳华如是说。资料显示,二战以后,以强大的海军需要和海洋观测为基础,并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动力,美国海洋战略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并积极推进国际公海开发。目前,海洋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是农业的2.5倍。而日本近40年来先后实施《深海钻探计划》、《海洋城市计划》、《大洋钻探计划》、《海上走廊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一系列海洋开发规划,使其始终走在海洋产业开发、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前沿。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更是对海洋开发紧追不舍。
    “海洋资源的争夺立足于技术基础,这反映出一个国家享有人类共有资源的实力,甚至可以说,海洋开发的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聂炳华认为,虽然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一直以来在海洋开发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海洋国土意识不强,二是海洋开发能力不够,加上近年来海洋开发中存在的短期行为,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向海洋进军、特别是向深蓝进军。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在世界性的激烈的海洋资源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发展蓝色经济的可能途径。”
    在聂炳华看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探索发展蓝色经济的现实途径”的伟大实验。“现在提出蓝色经济战略,就是要通过科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来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山东率先打造蓝色经济区,就是要为全国探索蓝色经济发展的路径提供实验与示范。”
    对于至今仍然各方意见不一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范围区域问题,聂炳华认为可按海洋区、主体区和协作区三个层次来划分。“第一个层次为海洋区,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山东全部海洋国土,这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主战场;第二个层次为主体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滨州七个沿海城市,可以以烟台、威海为前沿,青岛为核心,日照、潍坊、东营、滨州为两翼展开;第三个层次为协作区,包括济南、淄博、泰安、济宁、枣庄、临沂、莱芜、德州、聊城、菏泽十个内陆城市。一方面,充分利用协作区的人、财、物等资源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广阔的腹地;另一方面,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协作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山东经济整体发展,推动山东成为全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蓝色经济内涵探视


    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仍在紧张编制中。关于什么是“蓝色经济”、它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等问题,人们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对此,聂炳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所谓蓝色经济,“就是以陆地经济为基础依托、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成分、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开发手段、以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为鲜明特征的一系列社会物质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在聂炳华眼中,陆地经济是海洋经济的基础和依托,海洋经济是陆地经济的延伸和拓展。“离开了陆地经济提供的基础设施、装备手段和支撑条件等,海洋经济开发就失去了依托,就会成为空话。只有依托陆地,才能开发海洋,陆地经济越发达,发展海洋经济的实力也就越强。”同时,“海洋经济本身就是狭义的蓝色经济,就像绿色经济是由陆地经济中以绿色为表征的农业经济引申而来的一样,蓝色经济首先是由以蓝色为表征的海洋经济引申而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中突出说的就是‘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后来又指出‘山东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因此,蓝色经济区要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成分。”
   “与陆地经济相比,海洋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更为突出,不仅浅海开发如海水养殖现在看来比传统的产业需要高新技术做保障,远海和深海的开发如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环保等现代海洋产业的开发更需要高新技术做支撑。说到底,海洋经济的竞争,特别是蓝色经济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的竞争,没有高新技术做支撑,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蓝色经济是不可能的。”
   “就像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传统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一样,蓝色经济也具有环境和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含义,因此蓝色经济比单纯的海洋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更为丰富,要求更高,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把建设生态文明和创造和谐环境纳入海洋开发,正是‘蓝色经济’这一概念最大的创新之处。”


为全国沿海提供示范


    准确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正确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的根本前提。
   “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2009年,国务院先后通过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11个区域发展规划。“对此,现在很多研究者,包括媒体,都提国家战略如何如何,但是我认为,这些区域规划都是我国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发展蓝色经济为自身鲜明特色并与其他区域发展相互关联、共同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合理布局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在聂炳华看来,这些区域规划都是根据国家总体科学布局的需要和各地特殊的优势而提出的为国家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实验或示范而确定的子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格局中发展蓝色经济的实验区,搞好以后就是示范区。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发展蓝色经济的经验,为今后全国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
    聂炳华认为,从国家层面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有四点:一是我国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引领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拉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龙头,其中广东是珠江领域的龙头,上海是长江流域的龙头,我省可以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的龙头。”二是我国抢占国际海洋激烈竞争有利地位的前沿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陆地资源日益受到制约的条件下,谁抓住并利用好了海洋资源,谁就占据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我国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在激烈的国际海洋资源和空间竞争中立于有利地位。”三是我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区,“蓝色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如何加以发展亟待探索。山东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率先发展蓝色经济,可以为我国整个沿海地区发展蓝色经济提供借鉴和示范。”四是我国海洋产业开发的集聚区,“蓝色经济是以海洋产业开发为主要特征,山东在发展海洋产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厚实的基础。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形成一大批优势海洋产业,成为全国海洋产业的集聚区。”五是我国海洋教育和科研的中心区,“山东拥有全国最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将进一步强化山东作为我国海洋教育和科研的中心区的优势地位。”六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蓝色经济的鲜明特征。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打造山东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要破解这一难题,为探索蓝色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能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示范。”
    与很多人只是从国家层面来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不同,聂炳华还注意到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功能定位。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聂炳华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是实施这一总体战略、顶层战略中的龙头战略,是实施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主体战略和引领战略。与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济南都市群等战略相互呼应、配合实施,共同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他还认为:“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在探索 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战略方面,较早提出了海上山东和科技兴海战略,并取得显著效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进一步为山东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编制要体现“国家级”


    聂炳华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尽可能的集中全社会智力,编制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同时为规划出台做好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尤其是人才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施准备工作。   
   “蓝色经济区规划要体现国家级战略的特点,就必须站在国家层面,以国家战略的角度、高度和思维来考虑和编制,而不是一个省的角度和视野,应当贯穿‘实施蓝色经济引领发展战略,打造国家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
    聂炳华认为,蓝色经济区的规划编制工作要体现“国家统筹规划,有关部门参与,沿海省市协作,山东组织实施”的基本思路。“既然是国家战略,当然要由国家根据总体情况来统筹部署,实际上最终也要由国务院来批复或出台,;国家有关部门不仅是发改委、海洋局,经济、科技、教育、环保、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从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打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支持;沿海省市协作(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沿海省市)更能凸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我国发展蓝色经济、实施海洋战略中的示范带动地位,不仅有利于调动兄弟省市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集中整合国内海洋科技、人才等资源,共同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聂炳华指出:“现在沿海各地都在编制规划,甚至已经提出了各自的规划与定位。我认为,省里总体规划与各市规划的关系应当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是在各市规划基础上的规划,而各市的规划则是省里总体规划指导下的规划。各地的规划应当在大盘子确定以后再最后确定,不要操之过急。”聂炳华强调,“山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要统筹规划和发展,防止出现各唱各的调的现象。此外,目前还存在着沿海七市热,其余有的地区认为与己无关的状况,这也是不利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充分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