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确保先进设备“物尽其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印务公司设备运行座谈会随记

2012-01-10 23:09:52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印务公司隶属济南日报报业集团 ,承担着报业集团《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当代健康报》、《人口导报》等五报和一些外报、刊物的印刷工作,公司新厂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厂区占地面积50余亩,总投资1.8亿元,拥有领先同行业的印刷设备:  
    ——德国曼罗兰75印刷机组。于2006年9月投资860万欧元引进.该机组为国内印刷技术最先进、印刷能力最强的印刷设备,是世界上单幅印报速度最快的印刷机。配置有8个印刷塔、10个纸架和2部折报机,印刷速度可达每小时7.5万对开张,一次能完成对开32版或4开64版的双面彩色报纸的印刷;
    ——德国曼罗兰UNISET60印刷机组,最大印刷能力为4开64个版,印刷速度可达每小时6万对开张;
    ——丹麦舒亚邮发系统,该系统为国内领先。
     另外,还配备了上海高斯SSC印刷机组、上海高斯4787印刷机组等印刷设备。采用克劳斯直接制版(CTP)生产线,并配备计算机油墨预置系统(CIP3)。
    目前, 该印务公司的印刷能力达到年印刷15亿对开张以上,双面彩色印刷占80%以上。
    设备精良,自动化程度高,印刷能力强,对运行环境和操作要求就比一般设备更高。
    2011年,该印务公司数次出现报纸印刷技术问题,表现为印刷机电气故障率较高、电源跳闸、电源切换及突发性停电引发的电气设备损坏。为此,该公司于近日邀请北京电力电子研究院技术部陶世成部长、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广柱教授、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任兰杰主任、山东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郑来波博士、旅美学者秦升平博士等数位电气电子、自动控制、信息通信以及数据采集和传感技术领域的专家进行座谈,以破解长期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
    座谈会上,公司总经理秦立升介绍说,报纸印刷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报纸印量大,印刷时间短,如何保障印刷机快速、有效地运行是关系到报纸的出版发行的重要环节。
    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峰部长向各位专家具体介绍了厂区的供电电路配置、机器使用状况、以及以往出现的电气故障等,各位专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与会专家认为晃电可能是故障的重要原因。晃电是指电网电压瞬时跌落时间在1.5秒之内,又恢复正常的现象。刮风、下雨、雷击等自然因素或电网中附近其它用户的故障,均可能发生晃电现象。随着电网并网、环网的日益扩大,以及馈电变压器容量增大带来的配出回路的增多,电源瞬时失压即晃电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在电网晃电发生时,往往使低压电动机及变频器停机,导致企业连续化生产中断,极易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随后,车间负责人带领与会人员到印刷车间实地考察分析。而后回到会议室总结解决方案。
    经过分析和论证,专家认为,要较好解决印刷相关设备电气方面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积累经验,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熟悉机器的正常运转状态,及时发现异常,防止故障发生。二是在专用供电配电设施和公用供电配电设施之间切换时,为保证电源不间断供电,可安装高速开关让两条电路自动切换;还可加入稳压器,使电压在一定范围波动时起到补偿电压的效果。三是加强印刷技术培训,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顺序一步一步进行,防止因通电顺序的错误对机器元件造成损害。
    最后,秦立升总经理进行了总结,他说,公司不仅要想尽办法解决现有的电源质量、机器设备老化的难题,更要加强预防措施,在管理现代化、备品备件、引进技术援助专家上大做文章,并进行流程优化,提前做好预防预案,争取每天及时、高质量的印出报纸。
    近几年,各地产业协会、技术联盟等跨单位跨行业的组织不断涌现,起到了交流经验、共享资源的积极作用。各地各行业进口设备恐怕不少,如果运行出现问题就请国外供货商来维修维护,成本高、耽误时间,而且有的问题并非设备“器质性”问题,而是工作环境、配套装置及科学预警问题。这类问题,单凭设备使用单位自身的技术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可否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松散型的进口或先进设备维护平台,建立设备运行档案,组织高层次人才对运行情况适时进行会诊,发现“症候” 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对于连续性要求比较高的用电单位,提供诸如防“晃电”措施之类的服务。如此,就如同建立了高级设备体检、保健中心。
    让价高质优的先进设备好好干活,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也是个管理创新问题,但愿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记者  李华丰  秦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