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沂市河东区科技局结合全市开展的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本领,创新服务载体,服务企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好技术信息服务。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产品、技术和人才等信息方面的需求,选准产业领域中的创新点,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在技术和信息需求上排忧解难。目前,全区30家多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临沂大学等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1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常年技术顾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项,开发新产品14项。
二是加强科技项目引导。围绕五金机械、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择优扶持部分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条件,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申报、加快产品创新和高新技术转化。通过连续3个月的调研论证,上半年共培植申报各类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争取无偿扶持资金600多万元,“高效能塑料抗氧剂626及其合成新工艺”等一批重大创新项目被市级以上科技部门立项扶持。
三是搭建科技创新载体。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联系,帮助企业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全区40%的规模以上企业都与高校院所建立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关系,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产学研合作基地1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30余人。
四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对企业的科研成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指导企业申报科技进步奖,上半年组织申报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推荐“工业废渣在水泥工业中的超值利用研究”等2个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加强专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引导和支持企业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企业技术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截至7月份,帮助企业实现专利申请172件、专利授权115件,取得和掌握一大批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崔安臣)
一是抓好技术信息服务。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产品、技术和人才等信息方面的需求,选准产业领域中的创新点,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在技术和信息需求上排忧解难。目前,全区30家多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临沂大学等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聘请13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企业常年技术顾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项,开发新产品14项。
二是加强科技项目引导。围绕五金机械、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择优扶持部分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条件,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申报、加快产品创新和高新技术转化。通过连续3个月的调研论证,上半年共培植申报各类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争取无偿扶持资金600多万元,“高效能塑料抗氧剂626及其合成新工艺”等一批重大创新项目被市级以上科技部门立项扶持。
三是搭建科技创新载体。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联系,帮助企业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全区40%的规模以上企业都与高校院所建立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关系,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产学研合作基地1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30余人。
四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对企业的科研成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指导企业申报科技进步奖,上半年组织申报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推荐“工业废渣在水泥工业中的超值利用研究”等2个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加强专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引导和支持企业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企业技术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截至7月份,帮助企业实现专利申请172件、专利授权115件,取得和掌握一大批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崔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