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滨城区科技局“三大模式”提升惠农服务能力

2011-08-09 16:43:25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科技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普惠农工作的途径和规律,着力创新科普惠农服务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提升惠农服务能力为主线的服务“三农”机制。


“带头人+基地”带动模式


    滨城区科普带头人王振祥带领奶牛养殖户创办的薛家奶牛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农民3600余户,2010年,使奶牛养殖户户均收入50000元,使薛家村成为全办先进村。农村科普带头人是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领路人,是科普惠农的重要队伍。该局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以身示范,亲传口授,使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效的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在王振祥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县区的农民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普示范,发展富民产业,生活注入科学元素,全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使科普惠农载体效应更加突出,农民群众对科普服务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


“企业+基地+农户”推动模式


    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是引导、培训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重要途径,是研究、试验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进行科学生产示范的科普阵地,有效的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成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滨州泰裕麦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建设了80万亩绿色优质小麦基地,通过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同时企业推行“订单农业”,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基地农户生产的小麦,目前,公司基地直接带动种植农户25万多户,实现群众增收8000多万元。


“协会+党支部”拉动模式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自发创办的基层组织体系, 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为了推动农技协发展,该局本着“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先后在薛家奶牛养殖协会、兔业养殖协会、畜禽养殖产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党支部以协会为载体,以会员农户为基础,通过支部抓协会,会员特别是党员会员带动周边农民,真正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实现农民的切身利益上,走出一条农村基层“党支部+协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目前,全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发展到17个,主要分布在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四大领域8个专业,会员总数5602人,会员中有党员324人,占会员总数的5.78%,已经建立党支部的协会有5个,农技协生产总值73140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9854元,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30%,农技协已在全区建立科普示范基地2.5万亩,建立科普惠农宣传栏30个,科普活动站10个,为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了阵地和平台。(吴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