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促进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意见指出,山东省将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借鉴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试验区建设经验,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选择济南、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滨州等市和禹城、滕州、文登、高唐等县(市),到2015年,建成领先的创新性、示范性两化融合试验区。
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标准为,各有关市、县(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幅度不低于两位数,两化融合对本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由两化融合催生的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各试验区形成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政策体系,特色行业发展成为处于国家主导地位的优势行业,5家以上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实现本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突破;进入省信息化“4个100工程”的项目数量,市试验区不少于35个,县(市)试验区不少于10个;各试验区建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每年为至少1万家企业提供两化融合服务;各试验区形成符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融合模式。
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农业、节能环保等为重点领域。以装备类制造业、基础类制造业、消费类制造业为重点,采用网格计算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等,推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两化融合。以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采用多网异构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云计算技术等,推进在信息传输、物资流通与资金流转等环节两化融合。以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水产渔业和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采用农业过程数字仿真技术、智能精准控制技术等,推进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监测与质量控制等环节两化融合。以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研发、低碳产品生产、节能减排为重点,采用智能清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推进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结构调整、能源集约利用、能源消费优化、排放综合治理等环节两化融合。
据了解,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5年底分制定方案、建设试验、总结推广3个阶段推进。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山东省将建立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山东省也将把结构调整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高科技产业投资等重点向试验区倾斜。税务、金融等部门将制定政策,加大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潘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