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南太平洋紫扇贝成功“移居”青岛——访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春德博士

2011-01-25 17:09:18   作者:见习记者 杨秋伟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王春德,山东即墨人。1989年—1992年攻读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理学硕士;1995年—2000年攻读于加拿大Dalhousie大学生理学与生物物理系,获哲学博士;2004年10月-2006年12月供职于加拿大Pec-Nord Inc.公司任高级研究与发展科学家(Senior R &D Scientist),担任亚洲业务副总经理;在此期间,曾主持或参与了加拿大海洋渔业部资助项目《虾夷扇贝育苗技术研究》、加拿大魁北克省海水养殖与渔业部项目《巨扇贝遗传育种》、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青岛分基地》、大连市科技局项目《巨扇贝引进与繁育》、山东省科技厅项目《海湾扇贝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2007年至今,任教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并主持承担农业部948项目《紫扇贝引进与种质资源利用》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雌激素及其受体在栉孔扇贝性腺发育中的作用》;现为中国贝类学会会员、美国贝类学会会员(NSA)和加拿大水产养殖学会会员(AAC)。主要学术代表著作:《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种间杂交的研究》, 《Introduction of the Purple scallop and its hybridization with the bay scallop in China》,《Improvement in production traits by mass-spawning type crossbreeding in bay scallops.》, 和《Possible roles of sex steroids in the control of reproduction in bivalve molluscs.》等。


  为解决国内海湾扇贝养殖水平落后以及品质不高等问题,前不久,青岛农业大学一课题组从秘鲁引入的南太平洋优良扇贝品种紫扇贝与本土海湾扇贝圆满完成“婚姻之旅”,这是首次在国内培育出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杂交新品种。据悉,该项目为农业部引进的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紫扇贝引进与种质资源利用”,于2008年7月启动,由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
      据报道,我国北方的扇贝养殖业目前以海湾扇贝为主,但由于其本身个体较小,加上近年来养殖过程中种质退化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商品贝规格越来越小,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沦为低档产品。另外,种质退化也导致育苗养殖过程中较高的死亡率,此前,我省海湾扇贝亲贝死亡率有时竟高达70%。因此,培育一种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扇贝品种,成为我省扇贝养殖业发展的迫切任务。那么,南太平洋紫扇贝是如何成功“移居”青岛的呢?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该课题负责人、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春德博士。
  据了解,王春德研究团队所培育的杂交扇贝经5个月的养成,成活率达95 %以上,比同期的海湾扇贝壳高增长21.8 %—38.4 %,体重增长75.3 %—119.7 %,柱重增长125.4 %—156.2 %。经过15个月养殖,杂交扇贝最大体重达206克,平均体重137克;最大壳长11.2厘米,平均壳长9.2 厘米。通过采访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王春德团队的紫扇贝育种条件尚不健全,再加上控温条件有限,所以根本无法培育出更多的适用家系,严重阻碍了紫扇贝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王春德博士衷心希望能够早日拥有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水产育种基地。


青岛诞生紫色杂交扇贝


    记者: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问一下,您进行紫扇贝新品种培育的初衷是什么?该项目是在什么背景下确定和开展的?
    王春德:我是在2007年进入青岛农业大学以后才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的。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多次去秘鲁学习访问,期间看到了这种扇贝,个头很大,壳型和颜色都很漂亮,闭壳肌也较肥大。回国后,我看到国内养殖的海湾扇贝个头一般都很小,不但颜色单一,而且有些年份死亡率还较高,因此我联想到:也许可以引进一种大的新型扇贝来替代传统海湾扇贝。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这种扇贝刚好与海湾扇贝同属,且染色体核型相同,所以我想:即使不能直接养殖,也还可以通过种间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于是,2007年3月,我赶往秘鲁,自费购买了一批紫扇贝,随后,便开始投入了扇贝的种间杂交工作。后来,这个项目得到青岛市农委和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于2008年获得了农业部948项目的资助。在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接下来的两年里,项目进展比较顺利,最后终于取得了育种的初步成功。
    记者:能否结合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的现状,简要谈一谈我省扇贝养殖的发展趋势?
    王春德:目前,国内养殖的扇贝种类主要包括: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等,其中虾夷扇贝主要在辽宁地区养殖,华贵栉孔扇贝主要在南方养殖,所以,适合山东养殖的就只有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了。相对而言,这两种扇贝的个体都不大,栉孔扇贝如果头一年放苗的话,第二年夏天便可以长到6-7公分,但越冬的死亡率比较高(一般50℅左右)。海湾扇贝当年育苗,到十一月中旬收获时仅达到5-6公分,所以,山东养殖的扇贝很少有能达到7公分以上的,我们在饭店里能吃到的大扇贝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辽宁的虾夷扇贝。因此,我认为,山东扇贝养殖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培育大规格的扇贝,这既可以满足扇贝产品出口对大规格扇贝的需求,同时又可以满足本地酒店的大量需求。
    记者:此次杂交扇贝的成功培育,对您所在的科研领域或者您的个人追求,是否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
    王春德:此次利用海湾扇贝与紫扇贝培育杂交扇贝,无论在扇贝育种还是在一般生物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育种的角度来看,利用两种近缘但地理隔离显著的扇贝杂交可以获得具有巨大杂种优势的杂交后代,且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同时,还有可能因选育出单性的扇贝而提高杂交效率,说明这种杂交具有极大的育种价值。从一般生物学上来讲,这种杂交为我们研究扇贝种间进化、性别分化、长寿等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和机会,对我个人的研究工作也是这样。
    记者: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春德:我个人觉得,目前进行扇贝的培育研究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很好的育种条件。这几年,我们先后奔波于青岛多家育苗场和养殖场,很多情况下需要我们自己培养单胞藻饵料,但由于控温条件有限,根本无法培育出更多的适用家系,严重阻碍了育种工作的顺利进程。
    记者:有人说,紫扇贝的成功培育是该领域的“NO1”,你认为呢?
    王春德:我不同意有些人说我们是“世界第一”的说法。据我们所知,虽然国际上还没有在两种雌雄同体的扇贝间进行种间杂交的报道,但在两种雌雄异体的扇贝间进行杂交,或者在同是雌雄同体的海湾扇贝的不同种群间进行种内杂交则早有报道。从技术上来讲,在紫扇贝和海湾扇贝间进行种间杂交与海湾扇贝不同种群间的种内杂交有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涉及到的是两种扇贝,后者只用同一种扇贝。


紫色杂交扇贝优势突显


    记者:与传统海湾扇贝相比,紫色杂交扇贝的优缺点是什么?
    王春德:我们培养的紫色扇贝是一种杂交扇贝,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生长快、寿命长、个体大,利用这些优势,我们可以在青岛地区培养出比海湾扇贝个体大得多的扇贝,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温度适应范围不如海湾扇贝广,这是我们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记者:该紫扇贝与南太平洋的紫扇贝相比,有何异同?
    王春德:我们培育的紫色杂交扇贝与南太平洋的紫扇贝原种相比壳色不同,紫扇贝是明显的亮紫色,而杂交扇贝颜色介于海湾扇贝和紫扇贝之间,为紫红色,放射肋条数也介于海湾扇贝和紫扇贝之间,其生长速度更快,温度适应范围更广。
    记者:作为一种杂交“混血扇贝”,什么时候能够走上百姓餐桌?除了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外,这种紫扇贝还有哪些方面的用途?
    王春德:实际上我们今年培育的杂交扇贝已经有少量供应市场了,只不过数量不多,大部分市民还没有见到。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今年,我们的养殖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相信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品尝到这一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的扇贝新品种。但目前,紫扇贝大面积推广和全面上市工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杂交扇贝除了扇贝肉可供食用外,由于其贝壳颜色漂亮,壳型优美,壳质优良,因此,紫扇贝还是用作贝雕等工艺品制作的上好选材。
紫色杂交扇贝前景光明
    记者:紫色杂交扇贝开发利用的最大价值空间是什么?此次紫扇贝的成功培育会对传统海湾扇贝养殖带来什么影响?
    王春德:从某种意义上讲,紫色杂交扇贝最大的价值是其作为优良养殖品种的利用价值。此外,在进一步提高其温度耐受范围后,有望在我国北方的广大传统扇贝养殖区全面推广,甚至还有可能替代我国的传统扇贝养殖品种。因此可以说,紫色杂交扇贝的推广开发空间是极其广阔的。
    记者:扇贝养殖作为中国海水养殖的重要领域之一,紫色杂交扇贝的成功培育在该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和意义是怎样的?
    王春德:紫色杂交扇贝培育的初步成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增加了一个更新、更优良的养殖品种。由于该扇贝生长快、个体大等特点,很有可能适合出口的需要,这对我国扇贝产品的出口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关于紫扇贝研究,您今后的新方向和新课题是什么?
    王春德:首先,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杂交扇贝的温度适应范围,使其能够适应我国的大部分海域的养殖,顺利越冬度夏。我们还将引进温度适应范围更广的紫扇贝和海湾扇贝亲本,结合杂交后代的选择,培养温度适应范围更广的扇贝新品系。其次,我们要解决雌雄同体扇贝容易自体受精,杂交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拟通过药物控制和产卵设施的方法来提高杂交效率。在这方面我们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对于中国扇贝养殖事业今后的发展,您有什么希冀和愿望呢?
    王春德:希望中国扇贝养殖事业能够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稳中求优,品质取胜,尤其是在扇贝新品种培育和提高养殖扇贝的品质方面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开发扇贝养殖新品种,真正实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