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轮胎,从一个曾被化工部勒令停产的手工作坊,成长为今天的世界轮胎20强和中国轮胎前3强,创造了中国轮胎行业的“玲珑神话”,正验证了“创新的理念无处不在、创新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句话。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特保案的冲击下,玲珑这面民族品牌的旗帜猎猎作响,共同承托起中国轮胎企业弘扬民族品牌、振兴民族工业的不懈追求。在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竞争多元化演变的今天,不管是云淡风轻还是风吹浪打,在这里,我们总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在继承上创新
老一辈企业家靠艰苦创业、胆略和魄力实现跨越发展,新一代企业家靠什么来创业守成?王锋作为一个知识型、年轻化的新一代企业家,自然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的第一要务。通过实施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套体系、培育一批核心技术的 “三个一工程”,公司先后建设成立了玲珑集团研发中心、北京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和美国研发中心,形成了立足企业、覆盖全国、放眼全球的“三位一体式”研发营销体系,成为整合社会资源、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高端平台。每年自行研究设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在400项以上,承担了“溶聚丁苯橡胶项目”等多个国家“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并且在轮胎深层性能研究上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担负了多项行业深层性能标准的制定。通过滚动阻力的研究,可降低轮胎滚动阻力6.5‰,降低油耗10%以上;自行攻关的电子预硫化技术,使公司成为目前国内首个真正实施电子预硫化的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对整个行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同时,在室内噪声研究和有限元分析上取得重大突破,建设了国内第一家室内噪声实验室,开展不同结构对轮胎性能影响的综合研究,建立了世界一流轮胎研究数据库,为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有20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取得了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200多项专利。轮胎产品已经形成了全钢、半钢、斜交胎、特种胎等十大系列、2000多个规格品种,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套,规格之全、品种之多,在国内尚属首家。 当然,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上,王锋亦有他自己的见解: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拥有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核心技术要靠核心人才来创造,所有技术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王锋对高端人才求贤若渴。
在人才培养上招、聘、引、育四轨运行,理论与实践并重。企业内部,各分厂整合管理、技术、设备、生产等各部门力量成立课题改善小组,重点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并定期召开改善创新成果发布会,搭建学习交流平台,营造了“用脑工作、用心工作、用知识工作”的工作氛围和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环境。对外,公司先后与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意大利鲁道夫公司等高等院校和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合作关系,聘请国外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30多名,世界轮胎前10强的高端人才也有近10人先后加盟玲珑轮胎,充实了科技人才队伍、膨胀了智力优势,形成了玲珑集团老中青、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梯队式研发和管理团队,成为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锋认为,如果给一个企业进行界定的话,那么我认为,它首先应该是社会的、民族的,只有把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两者统筹兼顾,将企业的商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与社会价值体系相适应,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利用固有资源
王锋致力进行循环经济、节约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使公司彻底改变了过去“大产出、大消耗、大废弃”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转变为一种以“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资源优势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年产1200万套轮胎的生产规模。2001年至今,先后投资60亿元进行了全钢、半钢、热电、碳黑、钢丝、水泥等八大项目建设,形成了以轮胎主业为核心,能源保障和原材料供应于一体的集约化生产格局。
一是热电联产。针对轮胎生产能源需求巨大的特点,规划建设了热电联产技术改造项目,以低热值煤矸石为主要燃料,采用国际先进的循环硫化床锅炉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进行热电联产。电力在自产自用的基础上为社会造福,蒸汽供给轮胎生产的同时,为城区居民集中供暖。项目还吸收利用碳黑厂生产尾气作为燃料进行蒸汽生产,每日可增加蒸汽产量600吨,年增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电厂每年可消化煤矸石18万吨,减少碳黑尾气排放1700多万立方米。
二是产业衍生。“玲珑产业链”的另一特色就是把工业“三废”资源化,从而变废为宝,将一种资源同时衍生出多种产品,实现对工业废渣的“清洁利用”。为消化电厂炉渣,集团同步建设了年产50万吨水泥改造项目,以炉渣和粉煤灰作为原料,进行水泥生产,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环保效益。为匹配日益壮大的热电生产规模,整合炉渣、水泥资源,还延伸产业链,规划建设了年产2000万块粉煤灰砖项目,以新型建材取代当地传统的红土砖,年可节约黄土资源20万立方米。通过水泥、制砖两大项目的整合,公司年可增加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
三是集群生产。目前已形成了机械加工、能源保障、原料供应、轮胎生产一条龙的生产格局。机电公司作为产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生产机电产品和成型机、硫化机,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硫化机生产基地,为集团轮胎产能扩充提供了设备支持。同时,碳黑厂、钢丝厂又为轮胎生产提供了化工原料和骨架材料,整个产业圈形成“主业促辅业,辅业兴主业”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固有资源。
品牌是价值
目前,王锋执掌的集团已经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譬如 通过对水循环系统的密闭式改造,使水循环次数达到2次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水资源的零排放;通过对工业园供电系统电容补偿设备的改进,最大限度地调整电能,年节电330万度;通过对硫化设备的疏水阀改善,日节蒸汽200吨;通过对塑料垫布的再生产,不仅消除了污染,而且年可增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通过对备品备件的修旧利废和综合改造,年节约资金800多万元……王锋认为,品牌对于企业,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重要,品牌是价值、是市场、更是竞争力。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她要有时代感,要以企业文化为内涵,以科技、品质为基础。玲珑品牌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最终会是屹立于世界的民族品牌。
玲珑的创新之路,经历了被动性创新、适应性创新,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超越性创新!在创业之初,为了满足市场而进行的产品设计开发,停留在产品规格和系列上,算是“求有”,这是被动性创新;随着发展基础的夯实和国际化业务的拓展,为了达到市场准入,而进行的标准提升和规范性认证,算是“求质”,这是适应性创新;今天,立足于人才、设施和体系进行的系统性提升和争先创优,打造行业一流、赶超国际,算是“求优”,这是超越性创新,这是我们今后的动力和竞争力所在。
争创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多层次、多媒体、全方位打造品牌,王锋的这些品牌发展理念使 “玲珑”、“利奥”、“山玲”三大品牌,真正成为国内外市场上拿得出、叫得响、影响大的民族品牌。
“玲珑”品牌被授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和“中国市场质量消费者首选品牌”荣誉称号,品牌价值高达62.83亿元,名列全国同行业榜首。(杨勇进 王凤 孙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