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创新发展成为会议“高频词”之一,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进一步发力?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山东省人大代表、副省长王书坚:
企业创新要学华为、摩拜
7日下午,山东省人大代表、副省长王书坚在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分组讨论时说,山东企业家不仅要学习华为这样的科技创新企业,也要借鉴摩拜单车懂得商业模式的创新。
王书坚说,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其中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所以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要双管齐下。特别是目前中国科技创新应用已位居世界前列的情况下,人才对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已攻入科技“无人区”的华为,其科技创新的重心将从技术研发转为基础研发,靠基础科学上的突破去带动下一步技术创新,华为引进了大批高端人才。
除了科技创新,王书坚提醒,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企业家要学会利用企业并购和资本运作,借势行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例如,摩拜单车在过去两三年内就收获了多轮融资,迅速成为一家估值上百亿的企业。如果不借力互联网+,单纯靠运营一个传统产品,即便经营30年也很难达到摩拜单车现在的发展水平。
省人大代表、青岛市长张新起: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青岛要建国家中心城市
6日下午,在参加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青岛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山东省人大代表、青岛市长张新起建议,大力实施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支持青岛加快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张新起说,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去年1月,国务院批复青岛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将青岛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近年来,“全域统筹”为青岛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迅速,在GDP和财政收入等方面,除了北京和天津,青岛的经济发展在江北各个城市中排第一位,具备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
张新起说,青岛要建创新中心,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例如,加快推进将中科院山东分院引入青岛,山大等高校在青岛建设分校,以及大企业在青设立研发中心等,把青岛打造成为聚合全球人才资源的创新平台。
“创新的中心在企业,但根在大学。”张新起说,企业创新的基础是大学,有了大学的集聚,企业创新研发的人力成本将大大减少,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目前,青岛已有约50所大学,未来力争达到100至200所,众多高校创新研发机构落户青岛,将形成一个“磁场”、一个“生态”。
省人大代表、烟台市长张永霞:
做优“烟台产”,提升“烟台造”
6日,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放在全省经济发展主要任务的首位。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烟台代表团分组审议时,省人大代表、烟台市长张永霞在发言中提出,将全力做优“烟台产”,努力将烟台打造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样品市场;提升“烟台造”,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一线城市。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烟台苹果与日照绿茶、沾化冬枣等作为山东的特色农产品被“点名”。在分组审议报告时,张永霞说,中央和省里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完全符合山东实际,更符合烟台实际,烟台将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两个市场、一个标准”,坚持“同标同线同质”,全力做优“烟台产”,努力建设中国现代农业样板城市。
除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烟台还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提升“烟台造”的水平,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一线城市。烟台要继续发展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化工、黄金、食品加工等主柱产业,同时着眼有基础、有潜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力、聚力,重点深耕“四个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精细化工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以及核电装备产业。
省人大代表、淄博市委书记王浩:
绿色转型要“往前走”,过不了“坎”就过不了“关”
7日,在参加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淄博代表团分组审议时,省人大代表、淄博市委书记王浩谈到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他说,不论是区域、企业还是行业,都要“往前走”,过不了“坎”就过不了“关”。为“减煤化”、“清洁化”,淄博投资107亿建设2394个项目,对所有耗煤行业开展综合治理,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王浩说,传统特色产业的建陶产业,过去一度被刻上档次低、能耗高、污染重的烙印,淄博通过精准转调,引导企业向建陶创新示范园集中,按照“生态环保做乘法,工业生产做除法”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建陶企业“关停并转”,共关停建陶、建材、化工、物流企业89家,拆除26条建陶生产线,压减低端产能5亿平方米,发展层次上由“老、初、原”产业逐步演变成“高、精、尖”产业。下一步,淄博还将建设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高水平建设展示、交易、物流、研发、品牌“五个中心”,培植十大龙头企业,培育十个知名品牌。
省政协委员田亮光:
用工匠精神做强山东品牌
7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省政协委员、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主任田亮光表示,要用工匠精神做强山东品牌。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国,也经常被问道,你从哪来的?”田亮光说,每次说山东,都要解释半天,说济南也要解释半天;“但一说青岛啤酒,都知道。可见创建出一个好品牌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支撑作用非常巨大。”
田亮光表示,虽然我省也出现了如海尔、青啤等知名品牌,入选世界五百强。但是,我省的品牌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我省品牌大部分比较小,品牌大部分集中在传统行业,一些新兴行业如金融、通讯等品牌比较缺乏。再就是山东品牌建设技术支撑力量较弱,也制约了品牌建设未来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郭省长用了很大篇幅来阐述品牌建设,我认为再强调也不为过,只有发展知名品牌,我们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才能够占有市场。”田亮光为此建议,从政策层面,大力宣传推广好品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从企业层面,企业家要秉持工匠精神,开发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创造出好品牌。(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