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沿——
中国科学家发现病原菌全新致病机制
《中国科学报》报道: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源超领导的科研团队日前取得一项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这是人类首次在更精准的层面认识这类严重危害植物的病原菌分子机理,为改良农作物的持久抗病性提供了新方向。
“早熟油菜”培育成功 农民多种一季水稻
新华社报道:在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由官春云院士领衔的多熟制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团队近日成功培育出早熟“湘油420”油菜品种,让头一年10月份播种的油菜到来年4月20日就能成熟,将油菜生长期缩短20天。使“晚稻一成熟就能播种油菜,油菜一成熟收割之后可立即种植早稻”。目前,该品种已在湖南6县分别建成百亩示范田,实现了农民“多种一季水稻”的目标。
——环 球——
美“猎鹰9”火箭重返太空
新华社报道:1月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在经历去年9月爆炸事件后,美国私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14日重返太空,一箭十星,成功把铱星通讯公司首批卫星发射至目标轨道。此后,火箭第一级首次成功实现在太平洋中一艘无人船上软着陆。
乳牙干细胞“变身”微型大脑
《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将多名儿童乳牙中提取的干细胞暴露在包含几种生长因子的混合液中,分别培育出了各自的微型大脑。这些微型大脑约5毫米宽、含6层大脑皮质,与胚胎阶段胎儿脑组织非常相似,可用来研究不同人际交往能力人群之间的大脑发育差异,进而开发出各种社交综合征的新型疗法。
——科 普——
狐蝠丧失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之谜揭开
《光明日报》报道:蝙蝠出色的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为世人熟知,可是有一类被称为狐蝠的蝙蝠却丧失了这种能力,依靠视觉和嗅觉寻捕食物和飞行。这类蝙蝠原来有没有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近日,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张树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狐蝠胎儿时期经历了与有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相类似的耳蜗大小阶段。根据生物重演率推测,狐蝠的祖先曾经具有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
可穿戴设备有望成健康“仪表盘”
新华社报道:正如同汽车仪表盘可以提前显示汽车快没油了,可穿戴设备也有望成为人们健康的“仪表盘”。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学教授迈克尔·斯奈德带领的团队一项新研究显示,不久的将来,可穿戴设备可通过追踪人们的运动、生活、睡眠习惯,在潜在的疾病出现前就发出预警。(记者 张颖辉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