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沿——
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恐龙标本
《中国科学报》报道:继今年6月底公布琥珀中的古鸟类标本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团队在琥珀中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件恐龙标本(尾部)。与沉积岩化石相比,琥珀中的动物能够保留许多与生前几乎无异的细节。得益于此,人类终于有机会一睹恐龙的真容。
二肽基肽酶-IV生化检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学网报道: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葛广波、杨凌研究员带领药用资源开发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二肽基肽酶-IV(DPP-IV,?CD26)高特异性荧光探针,并将其用于人血及组织中DPP-IV的活性检测以及活细胞和组织层面的目标酶功能成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荷兰《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上。
——环 球——
3个原子厚电子芯片原型出炉
《科技日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用二硫化钼研制出只有3个原子厚的芯片原型,并首次证明仅原子厚的超薄材料和电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透明可弯曲材料未来可将窗户或车顶变成显示屏。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集中精力对新方法进行改进,并最终规模化生产实用电路。
日本成功发射“鹳”号货运飞船
新华社报道:12月9日,东京时间22时26分,日本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用H2B火箭成功发射了一艘“鹳”号货运飞船,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各类物资。“鹳”号飞船此次还肩负着另外一项重任——开展清理太空垃圾的实验。“鹳”号货运飞船预计将于13日夜间至14日清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全新航空推进器技术正在测试中
《科技日报》报道:NASA格伦研究中心工程师们正在测试一种全新的飞机发动机技术——边界层吸入推进器,有望让现有最高级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再提高4%到8%,降低乘机费用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科 普——
为什么对着手吹气感觉凉而哈气感觉热?
《人民日报》报道:用嘴吹气时感觉比哈气时凉爽,主要是由嘴张开的形状不同和气流速度不同引起的。吹气时,嘴张开面积小,吹出气体流速较快,气体夹带起附近较多静止冷空气一起运动,吹到手上时冷空气所占比例较大,从而会引起手上的水分或汗液等蒸发吸热,所以吹气是凉的。而当我们张大嘴巴对着手哈气时,哈出的气体速度相对较慢。气体撞击皮肤并返回的过程,基本没有加速蒸发,人感觉到的更多的是热空气,所以哈气是热的。
科学家搞清猴子为何不会说话
《人民日报》报道:几十年来,猴子和类人猿的声带解剖学特征被认为是它们无法重现人类语音的原因,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猕猴——乃至其他灵长类动物——不能说话的原因可能在于它们的大脑,而不是声带。这项发现可能为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提供新的线索,从而有助于确定人类何时学会了说话。(记者 张颖辉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