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一周新看点

2016-09-27 21:48:06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0

——前 沿——
城市网络进行量子隐形传态技术上可行
    《科技日报》报道:
量子隐形传态指将编码在光子中的量子信息从一个地点远程传输到另一个地点。中加科学家分别在中国合肥市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市通过数千米光纤网络开展了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两项独立研究表明,通过城市网络进行量子隐形传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这为未来城市范围的量子技术和通讯网络,比如量子互联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DNA疫苗成功阻止猕猴感染寨卡病毒
    《科技日报》报道:
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发出全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寨卡疫苗,含有一段来自寨卡病毒的合成DNA片段,注射到体内后,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反应。动物实验证明,其能阻止猴子感染寨卡病毒。目前,该疫苗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验证其用于人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 球——
3D打印声全息图问世
    《科技日报》报道:
德国马普学会智能系统所报告了一种全新的制造3D复合声场的方法——声全息图,即用3D打印机制造塑胶底片,其制造的声场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操控液体和空气中的物体,比运用现有技术制造的声场精密100多倍,而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不但可被用来操纵微尺度物体,还将改善医疗成像并推动超声的新应用

瑞士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人民日报》报道:
尽管对人类胚胎基因组进行编辑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了激烈争议,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称,瑞士科学家Fredrik?Lanner已经在全球首次对健康人的胚胎进行了编辑。Lanner希望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找到新的不孕不育和流产疗法。他将使胚胎中的基因失去活性,以了解它们在早期发育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很多人担心,基因编辑会产生设计婴儿和新的遗传性疾病,然而Lanner表示,很有必要开展类似的基础研究,从而避免这些情况发生。

——科 普——
食欲调节生物学机理被发现
    新华社报道:
韩国研究团队日前阐明了大脑调节食欲的生物学机理,开辟了解决肥胖等健康问题的新途径。此前研究发现,大脑下丘脑是食欲调节的关键区域,能够根据血液中糖类和某些激素的浓度水平调节食欲,影响食物摄入,但始终不了解具体的调节机制。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调节机制中起着支配作用。AMPK能改变大脑神经肽分子的属性,从而对食欲进行调节。

科学家发明“一丝不挂”面料
    《人民日报》报道: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它基于塑料纺织,成本低廉,如果用它做衣服,能比现在的天然织物或化纤织物更有效地给身体降温,几乎等同于一丝不挂所带来的感受。这种新材料由一种叫聚乙烯的普通塑料制成,它薄薄一层,布满纳米尺寸大小的孔,直径从50到1000纳米不等。研究人员称,这种明亮的白色织物可以强力反射可见光,防止其给人体加热。研究人员表示:“这一面料,有望为人们带来在炎热天气不需空调而保持凉爽的‘空调衣’。”
(见习记者 张颖辉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