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一周新看点

2016-09-20 22:30:35   作者:栾兴业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0

——前 沿——
我国将启动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
    《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由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负责设计研发的在轨脑-机交互及脑力负荷、视功能等神经工效测试系统也一同进入太空,将开启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脑-机交互将是未来人-机通信交互的最高形态。”项目主要负责人、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明东介绍,脑-机交互一直被列为美国最优先支持发展的颠覆性创新技术之一,“这将是中国人领先欧美开启的一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征程”。

中科曙光启动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
    新华社报道:记者从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军企业中科曙光获悉,中科曙光已启动E级超算原型系统研制项目,未来将在上海和深圳超算中心应用示范。E级超算是指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的超级计算机,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它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原型系统可以良好地支撑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应用,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对我国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中科曙光副总裁沙超群说。
   
——环 球——
同时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新型发电布料问世
    《科技日报》报道:
利用人体活动产生能量的发电布料已经问世几年,现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再进一步,开发出能同时捕获太阳能和风能的新布料,首次将两种发电方式整合在一块布料内,有助于开发出能给手机和导航系统等移动设备充电的服装。

新技术可提高“隔空”打字速度
    新华社报道: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新的大脑感知技术,可以通过读取脑信号驱使光标在虚拟键盘上移动,从而实现文字输入。动物实验显示,相比于这类技术的早期版本,新技术可将猴子的打字速度提高至每分钟12个单词。研究人员把一个多电极阵列传感器植入猴子大脑,它可以直接读取负责控制移动鼠标所需手及手臂活动的大脑区域的信号。而研究人员开发的算法可以解读上述脑信号,并实现在虚拟键盘上移动光标、选择字母键。研究人员训练猴子用这种技术把所看到的文字通过意念“隔空”复写出来。结果显示,猴子最快可以每分钟12个单词的速度输入《纽约时报》的文章或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的段落。

——科 普——
新发现或推动产生哮喘新疗法
    新华社报道:日本千叶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了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说,他们已在动物实验中找到了哮喘的新疗法。千叶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说,哮喘通常是支气管等产生炎症、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该校教授中山俊宪等人发现,一种名为“肌球蛋白轻链9/12”(Myl9/12)的蛋白质在哮喘等难治性过敏疾病的发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小组制成了能够阻止Myl9/12蛋白质发挥作用的抗体,并在实验鼠身上确认了这种抗体的效果。他们还成功开发了适用于人体的抗体物质,正在推进实用化的研究。目前对于重度哮喘的治疗主要是注射类固醇,但是有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实习生 栾兴业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