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9日,威海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大会,表彰奖励2015年度获得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荣誉称号专家和威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获奖单位及科技人员,动员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崇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竞相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励全市上下继续保持加快科技创新、实现引领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述涛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讲话,市领导董天祥、刘茂德、赵熙殿、霍高原、徐连新出席会议,赵熙殿宣读表彰决定。
2015年,威海市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对获得市级以上重点产业人才工程荣誉称号的51名专家给予表彰奖励,授予91项科技成果“威海市科学技术奖。”
孙述涛指出,威海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威海的未来在于创新,一切创新都必须从现在干起。各级各部门要以更高的思想认识谋划科技创新,切实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孙述涛强调,要以更实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对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周密组织,扎实推动,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着眼于破解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活力。要以更优质的服务推动政策落实,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主动上门讲解政策,指导企业用好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使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要继续开展联系服务企业行动,面对面与企业交流,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一心一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张惠要求,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改进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推动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灵活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从培育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土壤抓起,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加强各类人才发展平台建设,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要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把威海市打造成为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区;要把金融服务作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张惠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 杨星)
——聚焦2015年度威海市科技奖——
评奖更注重技术转移转化效益
威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度威海市科技奖评审比往年有三个方面的改进:
一是在奖项设计上坚持“提质减量、优化结构”的原则。与上一年度相比,本次授奖成果总数压缩了27.5%,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了44.4%,企业创新成果占比提高了10.9%。
青年人才成“双创”主力军
威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2015年威海市科技奖所评奖项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授奖项目中企业为主或参与完成的项目总计60项,占总数65.9%,体现了全市企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中青年科技人才作用凸显。授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46.6岁,其中45岁以下41人,占比45.1%。主要完成人(前三位)平均年龄43.2岁,其中45岁以下160人,占比58.6%。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威海市创新创业主力军。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授奖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117件、实用新型专利141件、软件著作权19件,发表论文论著361篇,在数量上均较往年有较大提升。(通讯员 杨星)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