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在济南举行2016年部省工作会商会议,确定今后两年重点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有力支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四方面加强会商协作。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创新的核心位置,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制定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动山东创新发展。
科技部与山东省2006年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双方围绕山东省创新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协同推进,共同突破,有力地提升了山东综合创新实力。当前,山东面临发展动能转换、速度换挡、结构优化的艰巨任务,更加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为此,部省双方经充分协商,确定今后两年重点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有力支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四方面加强会商协作。
▲加快推进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
一是做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总体设计。山东省制定出台《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方案》,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措施,在科技体制改革、企业创新带动、高端载体建设、人才活力激发等方面率先突破,努力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机制和模式,有力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部指导山东编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方案》,支持山东重点围绕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型省份试点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山东省加强对济南、青岛、烟台、济宁四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指导,发挥各市政府作用,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聚集形成一批创新型城市群,支撑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部加强对上述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在产业发展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基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支持山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山东省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立有利于财政投入发挥效用的科技投入体系,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科技管理新机制和现代科技服务体系,营造支持企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创新活力的良好氛围。科技部加强对山东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推动部省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有效对接,在改革关键领域和环节支持山东开展先行先试。
四是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山东省制定《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完善扶持措施,布局建设一批体制机制科学合理、模式和路径新颖、创新发展和创新服务成效显著的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培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引擎。科技部支持省部共建海洋功能纤维新材料、生物基材料与功能制品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在先进制造、社会民生、现代农业等重要领域筹建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具有技术优势和区域特色的技术领域组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潍坊高新区开展创新创业示范工程,支持菏泽、滨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积极支持寿光农高区特色发展,创造条件以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支持和指导济南市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支持山东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进一步推动重大专项任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促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山东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体制创新,突出政策扶持,探索自创区建设试点路径,实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协同,“两个轮子”一起转,着力在高新区管理创新、考核激励措施、创新创业惠普政策、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区域协同方面实现政策机制重大突破,将自创区培育成以蓝色经济为引领的升级样板,形成具有海洋特色、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科技部加强对《山东半岛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编制工作的指导。支持自创区内各国家高新区优化空间布局,为自创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建立部省联合支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建设的新机制。建立黄河三角洲农高区部省共建机制,研究解决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山东省加快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挂牌工作。加大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投入力度,落实申建时承诺的支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与国家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支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生态与环境基础研发。支持中以农业科技生态城加快建设,打造成为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定期举办国家盐碱地改良科技发展论坛。科技部加强对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建设指导和管理,协调部内有关司局和国家有关部委,在科技、财税、金融、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启动“十三五”新一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打造中低产田改造现代农业示范中心;支持举办国际盐碱地改良科技发展论坛,支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承办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向区内聚集。
▲将山东半岛培育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巩固部省市共建机制,“十三五”时期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山东省继续加大对海洋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实验室科研活动自主权,允许其通过自主选题,自主确定研发团队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推动支持实验室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巩固海洋科技创新优势。加大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设立的联合基金规模,对海洋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支持,以国家海洋实验室为核心,积极培育形成国际海洋科学中心。科技部进一步加强对海洋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发挥海洋国家实验室整合科技资源的核心作用,支持实验室牵头或参与深海空间站、大洋钻探船、深潜器等重大海洋科技计划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打造特色海洋科技参与聚集区。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高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重要载体,依托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7市特色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山东省打破传统区域规划格局,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科研集群为核心,以蓝色硅谷为载体,打造国际海洋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全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基材料与药物、海洋化工、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引领重点海洋科技产业多极化发展,将山东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建成“生态文明、创新引领、人才汇集、产业集聚”的实验先行区、改革试点区,为全国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发展做出示范。科技部支持山东开展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建设探索试点,支持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深海及极地渔业等产业转型过程中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支持山东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山东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格局,进一步扩大省科技合作计划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给予外资研发机构和外籍科技专家同等待遇,引导省内单位、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著名大学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立研发基地。对符合要求的省内外资研发中心或合作基地纳入省科技平台建设计划予以支持。以各类科技合作基地为载体,建立外国专家和省内企业合作交流平台,支持国际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品牌示范基地。科技部支持山东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国家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对“中以(以色列)农业科技生态城”、“烟台中俄高科技示范基地”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支持“中乌巴顿先进焊接技术研究院”项目进入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分委会框架内,推动与山东省部省共建“中印(印度)软件产业园”,支持山东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和“中以青年创新领袖计划”等人才交流培养项目。(记者 高家涛)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