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淄博高新区,无论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在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腹地,都能聆听到奋进的足音。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正在储备潜能,集聚后劲,撑起新一轮跨越赶超的脊梁。
淄博高新区把2016年确定为招商引智突破年,坚持以优质项目为纲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抓落地、抓进度,强化服务保障和要素支撑,以重大项目建设率先突破引领带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新鲜活力。一季度,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1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28.6%。实际到位外来投资3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14万美元,新引进外来投资过亿元项目13个。在淄博市 “十个新突破”重大项目建设考核中列全市第一名。
聚力招大引强 夯实发展基础
“没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作支撑,转调、创新、税收、民生都无从谈起,高新区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当龙头,必须紧紧抓住优质项目这个‘牛鼻子’,在招商引智和项目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淄博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荣喜说。
优质项目从哪来?高新区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方法,科学确立招商路径,进一步细化招商项目,积极实行精准招商。围绕“5+1”产业集群,突出“大高外”,开展产业招商、产业链条招商和委托代理招商,更加注重产业细分和特色发展,抓好项目策划,着力引进产业链高端环节项目、缺失环节项目,以及能推动主导产业链式发展的关键项目。紧盯世界500强、知名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央企,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大企业招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助推企业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发展。同时,高度重视引智工作,通过项目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引智促进项目引进。
总投资350亿元的汉能光伏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43亿元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占地150亩投资3.9亿元的山东金晶匹兹堡汽车节能玻璃项目等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创新推进机制 破解落地难题
在远成齐鲁综合物流港项目建设基地,塔吊林立,十余处大型仓库已经封顶,今年10月,占地2300亩智慧物流港将正式启用。而在去年6月,这片土地才刚刚完成地表清理。不到一年时间里,项目一期建设已接近尾声。这一速度再次刷新高新区乃至淄博市的项目奇迹。像这样的项目在高新区比比皆是。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高新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将招商局改为投资促进局,形成招商、项目促进一条龙服务体系。强化“两园一办”基层工作力量,形成工委管委领导、各挂包部门、各职能部门、两园一办、占地村居和项目建设单位“六位一体”的互动网络体系。继续打好项目落地开工攻坚战,3月6日组织总投资193亿元的21个项目集中奠基开工。持续用好项目代表制、“三代服务” 、“四个一”推进机制等系列措施,加快破解资金、供地、拆迁等瓶颈制约,保证了项目以最快的速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为破解项目落地难题,高新区还出台了“一村一策”办法,逐村解决项目占地村涉及的新村建设、历史遗留问题、村企矛盾、村民福利等问题,统筹协调优质项目落地与村居发展的关系。严厉打击强揽工程、索要财物、堵路堵门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 增创发展优势
环境就是竞争力,高新区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和“联审代办”一站式服务,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在全市率先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同时,全力做好金融创新文章,用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淄博创新引导基金、齐鲁创新投资、山东乐赛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四个亿元资本”。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成立淄博高新创投集团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破解项目融资难题。深化政银企合作对接,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大项目,引进设立一批种子基金、天使基金、担保机构、创投风投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
山东鹏程陶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0吨高性能氮化硼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品生产项目车间内,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正式投产后公司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氮化硼陶瓷材料生产商;投资8亿元的圣海健康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项目已完成一期投资,建成后将实现年产保健品100亿粒,成为国内保健品行业龙头……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必将带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铺就高新区跨越发展的康庄大道。
(魏金辉 崔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