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记者走进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葱茏的枝蔓上缀着翠绿的、绛紫色的葡萄。种植户孙春英说:“我们建了25个瓜果种植大棚,种植甜瓜、葡萄等瓜果。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在我们盐碱地上通过实验选育的‘金手指’品种,一亩能产3000公斤,每公斤卖50元,收入是大田葡萄的10倍还多呢。”
以前,毛坨村是有名的盐碱滩,群众以种棉花为主,收入比较低。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毛坨村党支部书记张玉亭联系上了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了解情况后,随即派出了“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耐盐林果种植”等5个课题组进驻毛坨,拉开了“校村合作”的序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在各方支持下,毛坨村与青岛农业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建起了科研楼、专家公寓楼,并购置了仪器设备供专家们使用,专家们把家搬进了毛坨村。
青岛农业大学帮助毛坨村规划了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建立了有机基质蔬菜基地,发展了1200亩葡萄种植基地,推广了大棚葡萄试种、膜下滴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棉花高产栽培新方法等一系列成果。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建林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在毛坨村实施了盐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种植,采用覆膜、膜下滴溉等技术压碱,亩产量达到了400公斤,今年预计达到500公斤。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已派驻30多名专家教授和100多名研究生到毛坨村开展科研,科研组开展了“耐盐葡萄品种筛选”、“耐盐花生品种选育”等12个课题研究,盐碱滩发展起了高效生态农业。
在毛坨村的示范带动下,陈庄镇郭屋村积极邀请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进村指导,探索实施了“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发展了2000亩水稻和池塘藕种植。“采用生态种养模式,产量虽然比普通稻田低10%左右,但价格却是普通水稻的10倍以上。”王建林介绍,他为村里申请了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了“金河滩”品牌,采用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的黄河大粒香品种,每公斤大米卖到了276元。同时,他们还引导全村农民成立了合作社,共享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校村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智力支持。该县实施了“集中培训、专家进村、点对点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邀请专家教授到村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为当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建林说:“今年,我们组织合作社、种粮大户到青岛农业大学进行了集中培训,到綦家夹河、盐窝镇等村开展了肉羊养殖疾病防控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培训,还对绿洲醇公司、非非农场等进行了个别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利津县不断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的合作,实现了现代农业与科研成果的高位嫁接,共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利用科研基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基地,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前,毛坨村是有名的盐碱滩,群众以种棉花为主,收入比较低。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毛坨村党支部书记张玉亭联系上了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了解情况后,随即派出了“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耐盐林果种植”等5个课题组进驻毛坨,拉开了“校村合作”的序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在各方支持下,毛坨村与青岛农业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建起了科研楼、专家公寓楼,并购置了仪器设备供专家们使用,专家们把家搬进了毛坨村。
青岛农业大学帮助毛坨村规划了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建立了有机基质蔬菜基地,发展了1200亩葡萄种植基地,推广了大棚葡萄试种、膜下滴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棉花高产栽培新方法等一系列成果。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建林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在毛坨村实施了盐碱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种植,采用覆膜、膜下滴溉等技术压碱,亩产量达到了400公斤,今年预计达到500公斤。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已派驻30多名专家教授和100多名研究生到毛坨村开展科研,科研组开展了“耐盐葡萄品种筛选”、“耐盐花生品种选育”等12个课题研究,盐碱滩发展起了高效生态农业。
在毛坨村的示范带动下,陈庄镇郭屋村积极邀请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进村指导,探索实施了“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发展了2000亩水稻和池塘藕种植。“采用生态种养模式,产量虽然比普通稻田低10%左右,但价格却是普通水稻的10倍以上。”王建林介绍,他为村里申请了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了“金河滩”品牌,采用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的黄河大粒香品种,每公斤大米卖到了276元。同时,他们还引导全村农民成立了合作社,共享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校村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智力支持。该县实施了“集中培训、专家进村、点对点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邀请专家教授到村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为当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建林说:“今年,我们组织合作社、种粮大户到青岛农业大学进行了集中培训,到綦家夹河、盐窝镇等村开展了肉羊养殖疾病防控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培训,还对绿洲醇公司、非非农场等进行了个别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利津县不断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的合作,实现了现代农业与科研成果的高位嫁接,共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利用科研基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基地,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