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2014年,山东省积极落实总书记要求,一方面加快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努力加大民生科技工程实施力度,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山东,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腾飞的重要“引擎”。
科技强农
为山东农业由大到强提供智力支撑
2014年,山东省科技厅致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宏观指导,努力做好全省农业发展的“科技顶层设计”。首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围绕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核心,以农业科技人才团队为支撑,在粮食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突破、现代种业技术创新、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智慧农业技术、农业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和农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山东现代农业发展。
其次,努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农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为实现山东农业由大到强转变提供科技支撑。
比如,省科技厅编制了《山东省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纲要》(稿),提请中国工程院种业专家咨询论证,目前正在加紧完善。
此外,积极发挥种业科技优势,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重点支持大宗农产品品种突破、良种创新成果集成展示示范、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收集引进及评价种质资源3300份,开发重要功能基因分子标记10-15个,创制新种质和新材料80份以上,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系)150个以上,研制关键生产技术标准10-15项。
目前,我省作物、畜禽、林果和水产等领域育种水平已居全国领先地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种业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8%。
科技兴农
积极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以科技支撑粮食增产方面,省科技厅扎实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初步建立了盐碱荒地改良与低产农田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为全国盐碱地改造提供经验借鉴。小麦试验方亩产突破千斤大关,最高单产达到1076.2斤。2014年项目区总面积扩大到41万亩,项目区小麦总产量可突破6亿斤。
此外,启动实施了“超高产小麦、玉米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快突破粮食增产瓶颈,快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领带动全国科技增粮,并积极推动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继续深入实施“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建立小麦和玉米核心区7500亩、示范区5.3万亩,粮食产量较三年前实现明显增长,为实现全省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建立10个星火科技示范基地,开展了1万名返乡农民工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过去一年,山东省还积极加强与中科院现代农业科技战略合作。省政府与中科院签署现代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争取中科院率先在山东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试点。
目前,中科院集成院士领衔的14个创新团队和52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组织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计划。未来计划围绕新品种选育、精准农业、滨海盐碱地生态利用与开发、蔬菜种植绿色安全、新范式农场模式等9个领域进行集成创新与示范,加快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优先在山东示范和推广应用。
科技惠民
让百姓享受科技盛宴
2014年,山东省科技厅还努力加强民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让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科技创新的实惠。
首先,继续实施省科技惠民计划,面向社会征集科技需求和技术解决方案,着重在环保、人口健康、社会化管理、食品安全等领域转化惠民科技成果。
比如,在西部经济隆起带菏泽市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基层应用示范工程”,20万群众享受到便捷、低廉的医疗服务。启动山东重大、多发疾病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结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重点支持我省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的重大、多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防治工作。
此外,省科技厅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科技惠民计划,促进我省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实现新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这方面的重点工作有: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突破与转化,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城镇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钢铁行业节能实现20%以上,污染物减排超过我省最新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