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是2001年联合国缔约国文件作出的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论断,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蓝色篇章。如何加快提升海洋发展的战略能力,抢占新海洋时代的先机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布局中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要求,中国发展的海洋时代已经来临。
北部沿海是潍坊发展的最大空间和优势,潍坊市委、市政府站在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蓝黄战略的高度,发挥蓝黄战略的耦合发展优势,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滨海的优势得到发挥、潜力得到挖掘、活力得到释放,不仅在潍坊引起强烈反响,在全省范围内也引起广泛关注。潍坊滨海立足服务潍坊乃至全省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新区、现代工业新城,当好引领潍坊发展的火车头、领头雁,带动潍坊调整经济格局、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为建设现代海洋新城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滨海机遇: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岸带地区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0.73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4万亿元,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海洋地区生产总值的15.5%。但纵观中国1.8万公里的陆地海岸线,在地级市中,潍坊滨海是最后一个未开发的国家战略型城市。“临海不见海,有海难亲海”,既是过去潍坊传统发展的写照,也是其囿于陆地经济的尴尬所在。
同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区域已经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发力点。无论从地理区位、基础资源、还是政策措施上来讲,潍坊滨海在渤海湾区域中都拥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潍坊发展的最大希望和潜力,有理由成为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第一,区位优势。潍坊滨海是环渤海“C”字型“金项链”的重要节点,它背靠潍坊、面向大海,左依省会都市圈、右拥半岛城市群,承东启西,联通南北。一条小清河把济南与渤海连接起来,贯通潍坊与济南都市圈,使渤海莱州湾成为济南最近的出海口;一条胶莱河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正在成为连接胶州湾和莱州湾的重要经济廊道。如果把山东沿海看作是张弓的话,潍坊就是弦。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潍坊滨海的区位优势为其在环渤海湾乃至东北亚的发展中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政策优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是山东省的两大国家级战略,潍坊滨海正处于两大战略规划的融汇叠加区域。2013年4月,山东省根据蓝黄两大战略发展需要,调整了烟台、潍坊、威海等重点城市行政区划,重点建设青岛西海岸、烟台东部、潍坊滨海、威海南海四大海洋经济区和中德生态园、国际海洋城、滨海产业园三大园区。《201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和潍坊滨海产业园“一区一园”被列入全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四区三园”。山东把加快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区这一经济区域的发展作为山东走向经济强省的重要步骤,形成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三市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潍坊滨海拥有“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一省级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加快了政策、资金和人才的聚集,成为山东乃至更大区域各种能量爆发释放的突破点,为在环渤海区域发展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先机。
第三,资源优势。潍坊北部沿海面积265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0公里。其中核心区滨海,陆域面积677平方公里,浅海滩涂130平方公里,可直接用于开发建设的工矿存量用地500平方公里,而且土地审批环节少、环境影响小、开发成本低,适合成片开发,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这样可以有效解放潍坊工业发展经济转型对内陆土地的依赖性。另外,潍坊滨海突出海洋特色,统筹海陆资源,以港口为突破口,加快海洋产业聚集,奠定海洋产业基础。潍坊滨海的这些资源优势为其在环渤海区域发展中成为新的增长极提供了充分的发展保障。
滨海蝶变:转身向海建设现代海洋新城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纵观中国近海城市发展之路,打造魅力海洋城市成为未来新海洋时代我国近海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所谓魅力海洋城市,其基本特点就是有着充满活力的经济、科学的城市规划、优雅的城市环境、优良的生态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为独特的经济魅力、生态魅力和宜居魅力,是一种在生态环境平衡制约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城市发展模式。潍坊滨海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区位、资源和政策禀赋,发挥新兴海洋城市的后发优势,加强蓝黄两大战略的耦合力,以海洋产业立区,以产城一体发展为方向,以生态优化为支撑,实现内陆经济到海洋经济的华丽蝶变。
打造新兴魅力海洋城市,关键在于规划。2013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蓝黄“两区”发展规划以及省政府批复的《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规划》,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开发建设规划。开发思路是,坚持海陆统筹、港贸带动,产业立区、科技引领,产城一体、生态支撑。空间布局是,“一主两副、六岛八湾”,以滨海区为主,寿光羊口、昌邑下营为副,沿荣乌高速形成内海潍州湾,将外海莱州湾现有海岸推至2米等深线。六岛依次为风筝岛、央子岛、大洼岛、瀛洲岛、洋口岛(羊口)与夏营岛(下营),一岛嵌一湾,并形成内海潍州湾和外海莱州湾。目标定位是,省会都市圈的出海口、济青一体化的支撑点、对接东北亚的保税港、海洋产业群的聚集地。
第一,产业立区,建设海洋经济产业聚集区,凸显海洋城市经济魅力。
海洋经济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获取海洋产品的经济活动,是由海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构成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发展领域。海洋城市的经济魅力就是综合效益较高,具有高效的转换系统、良好的消费模式及完善的流转系统,各种海洋经济活动中人们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废物产生的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潍坊滨海坚持海洋产业立区,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突破滨海的重中之重,突出海洋特色,统筹海陆资源,充分发挥沿海和港口优势,打造以海工动力装备及关联产业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海洋特色主导产业开始形成雏形,力争到2020年,形成海洋动力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3个两千亿级产业群,海洋能源1个千亿级产业群,潍坊滨海的蓝色经济魅力凸显。
第二,产城一体,构建人性化新城市空间,凸显海洋城市宜居魅力。
城市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防止“孤岛化”。协调处理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关系,保持合理的空间尺度,同时在产业引领的战略之下,更为人性的规划新兴海洋城市的生活,将生态、产业、商业、人居、文化,融汇于一体,构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新城市空间,是海洋城市宜居魅力的根本体现。潍坊滨海的产城一体模式,海洋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山河湖海的生态支撑是城市发展的特色,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从而构筑起宜居宜业宜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潍坊滨海以产兴城,重点开发了中央商务区、科教创新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商住区等重要区域,改造提升了央子、大洼两大组团。把科教创新区作为集中突破的重点区域,与中央商务区统筹推进、联动开发,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政策优势,以海洋科技大学为带动,打造全国应用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目前已有18所院校院所入驻、3所院校招生,另外,还建设了未来大厦、金融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主要发展滨海度假、文化休闲、游乐体验等旅游产业,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坚持市场化运作,组建了滨海旅游集团,完善提升了海水浴场周边服务设施,带动建设了海洋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滨海度假酒店等一批项目,滨海旅游拉动人气迅速聚集提升。入夏以来,海水浴场每天接待的游客3万至5万人,滨海旅游正逐步成为滨海开放开发的亮点和增长点。
第三,生态支撑,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凸显海洋城市生态魅力。
海洋生态魅力是海洋城市最亮丽的一个名片。加强海洋城市的魅力建设,要加大海洋的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建设一幅人与自然友好对话、生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图景。生态是潍坊滨海发展的支撑点,有了生态,滨海才有未来和希望,才能建设美丽幸福海洋城市。滨海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滨海开放开发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环境,形成支撑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新优势。
实施耐盐碱植物全覆盖。在盐碱地上进行生态绿化是个世界性难题,而滨海的土地恰恰盐碱化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他们积极进行盐碱地改良和绿化品种的引进、驯化工作,已培育出盐松、竹柳、耐碱杨、龙柏等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目前,滨海区绿地面积已达15.1万亩,绿化覆盖率14.9%,正在加快大规模绿化进程,逐步实现开发区区域全覆盖。
抓住水这一生态建设的龙头,滨海依托白浪河综合整治、第二平原水库、盐碱地生态示范园、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全面实施山海湖河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通过白浪河生态经济轴线,将央子片区、科教创新区、高档商住区、中央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区有机串联起来,打造集生态、旅游、商业、休闲、健身、娱乐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滨水廊道和国内盐碱地区人工生态景观建设典范,最终实现以生态高地带动产业发展的目标,达成“城区景区化”的愿景!
滨海治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新样板
耦合蓝黄两大国家级战略,建设新兴魅力海洋城市,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潍坊滨海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推进突破滨海各项工作,坚持打造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并举,积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打造最优发展软环境,努力建设地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政策洼地与发展高地,形成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新样板。
第一,推行“三制三零三全”,实现服务“快”“优”“全”
“三制”是滨海区对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探索。项目备案制,就是先行办理项目备案登记,后补办相关材料;专管员联评制,就是对项目的环评、安评、能评、水评由专管员统一受理,联评审查;限时办结制,就是服务事项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限时办结。“三零”:零首付注册,对注册资本100万以下的内资企业免缴首期注册资本,对大项目先行颁发实缴注册资本为零的营业执照;零收费管理,取消16类4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推行“无费区”管理;零距离服务,设立项目服务流动车,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面对面服务。“三全”就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三制三零三全”机制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对于打造“小政府、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192项行政审批业务全部实行备案登记,已办理业务2100多件;每年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2亿多元;近百家企业零首付注册,缓交首期资本近3亿元;办理专管员联评业务53件。
第二,实行“三张清单”,推进服务永续创新
围绕建立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潍坊滨海在“三制三零三全”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模式。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社会事务和产业发展限制,把原来56类项目调整合并为10类;权力清单尽可能缩小政府权力,对原来15类1648项行政权力压缩为4类216项;服务清单围绕生产服务全产业链,生活服务全覆盖,由原来的237项增加到499项。截至目前,凡是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一个也没有进入滨海,凡是确定入区的项目、群众办理的事项,都落实了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的要求。
第三,推行项目化管理、项目责任制落实,激活机制创新动力
为全面创新工作机制,激活机制创新动力,自今年开始,潍坊滨海实行工作项目化管理、项目责任制落实。所有工作都实行项目化管理,所有项目都实行责任制落实,同时全面推行“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将项目全部分解落实到区“两委”班子成员、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一个项目一个推进机构、一个项目一套推进方案,每个项目都明确责任主体、任务目标、时间进度、质量要求,按月制定推进计划,使任务目标、工作内容、推进措施更加明确清晰,调度协调更加便捷有效。今年首批确定了67项重点工作、115个重点项目。
滨海经验:新海洋时代的耦合发展模式
如今的滨海,海风吹来,资本聚来,智慧涌来。在潍坊滨海各个功能区,原来的荒芜海滩、盐碱滩涂,正在变成巨大的海港、现代化的工厂和生态住宅区,潍坊滨海正发生着深刻的蓝色蝶变,一座朝气蓬勃的现代海洋新城正在崛起。
潍坊滨海的转型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改革创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由于潍坊滨海地处我省蓝黄两大国家级战略的融合重叠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潍坊滨海就是充分研究和利用蓝黄战略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变物理反应为化学反应,变“加法”为“乘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改革措施的耦合效应,形成了一种地方创新的耦合改革发展模式,为我国其他地方推动改革提供了模式参考。
第一,做好海洋与陆地耦合。新旧产业的更迭会促进产业市场的变革,从历史发展来看,新旧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耦合关系是关联关系发展到更深层次的一种互动融合发展形式。在产业发展中,如果单纯地放弃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会带来传统产业的浪费和新兴产业基础不牢、动力不足,因此,选择新旧产业耦合发展、逐步过渡是现阶段新旧产业发展的稳定方式,是新旧产业最终整合的必要阶段,也是普遍的战略思路。潍坊滨海在产业转型中,以海洋产业为发展主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反过来传统产业也为新兴的海洋产业提供了支持,促进了海洋产业和陆地产业的耦合发展,由此两者形成了互相促进、整合提升的正关联效应。
第二,做好政府与企业耦合。政府与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类组织。如果将现代社会比喻为一台日益加速运转的机器,那么政府与企业无疑就是两个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齿轮。机器运转的效率取决于齿轮的耦合程度,即一个齿轮的材质、硬度、大小、松紧等必须与相邻齿轮相匹配,否则就无法很好运转。经济的发展也一样,政府与企业这两个齿轮也需要耦合,否则经济就容易出问题。潍坊滨海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与企业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潍坊滨海放权让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唱主角。同时,政府也不是单纯的“守夜人”角色,而是积极作为、主动解决外部问题,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保驾护航。潍坊滨海政府投资打牢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突破滨海提供保障。
第三,做好城市与生态耦合。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城市化过程就是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利用与改造过程,在一定技术水平制约下,人们对其生产规模和生活质量过高的追求往往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形成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城市与生态的耦合问题,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和适度发展城市规模,同时逐步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潍坊滨海的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生态支撑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城市与自认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