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海岸线长23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8%;滩涂17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31%;-15米浅海20万公顷,宜盐面积9.6万公顷,现年产原盐1000万吨左右,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沿海滩涂、浅水海域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潜力巨大。据1997年生物资源调查,全市近海水域浮游植物16科116种,浮游动物45科79种,底栖动物115科222种;近海潮间带植物10科24种,动物101科207种;近海鱼类53科112种。另外,沿海风力资源较为丰厚。年累计平均风速为4.6米/秒,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滨州市“关于抢抓机遇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滨州市将继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海洋与陆地统筹,实施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带动战略,促进蓝色滨州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相融合,努力建设环渤海地区蓝色经济特色产业聚集区、蓝色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互融发展的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增长极。
在布局上,滨州市将加快构筑“一极、两轴、四大产业集聚区”蓝色滨州新格局。“一极”即“北海新区”增长极,通过政策倾斜、要素集聚,将北海新区打造成蓝色滨州发展的开放先行区、改革试验区、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两轴”即邹惠阳无和博滨沾两条纵向经济带,邹惠阳无经济带以北海新区为龙头,以邹平为龙尾,重点发展海洋水产、盐化工以及临港产业;博滨沾经济带将建设南北工业长廊,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粮油食品加工、盐业等传统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临港产业、海洋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产业集聚区”即沾化、无棣的现代渔业、海洋化工和滨海旅游,城区及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阳信、惠民的农产品深加工,邹平博兴的海洋产业成功转化。
在产业结构上,滨州市将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力争到2020年构筑起布局合理、密度适中的滨州现代渔港体系,重点建设100万亩浅海贝类增殖养护区、30万亩潮上带池塘养殖区、10万亩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区、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及微藻养殖区、五大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完善现代渔港体系;油盐化工产业,依托滨化集团、中海沥青、鲁北化工、京博集团等骨干龙头企业,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加快沿海盐化工生态区、滨化工业园、临港产业化学工业区等园区建设步伐;生态电源产业,利用无棣、沾化北部沿海地区3394平方公里的风场资源,规划建设大口河风场、贝壳湿地风场、马山子风场、套尔河风场、滨海风场、海防风场6个陆域风场和无棣浅海风场、港堤风场、沾化浅海风场、海防浅海风场4个浅海风场;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中国北方中小船舶制造基地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孙同秋认为:“滨州市位于渤海南部,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饵料资源丰富,适宜贝类养殖。而通过贝类养殖开发,可以有效降低渤海富营养化程度,减轻海洋污染,再通过贝类底播增殖与资源修复,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几年内,滨州市水产研究所拟建滨州渤海海洋与湿地生物博物馆,作为滨州市科学用海、保护环境、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建设蓝色滨州的重要宣传阵地。
根据《滨州市“关于抢抓机遇全力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滨州市将继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海洋与陆地统筹,实施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带动战略,促进蓝色滨州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相融合,努力建设环渤海地区蓝色经济特色产业聚集区、蓝色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互融发展的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增长极。
在布局上,滨州市将加快构筑“一极、两轴、四大产业集聚区”蓝色滨州新格局。“一极”即“北海新区”增长极,通过政策倾斜、要素集聚,将北海新区打造成蓝色滨州发展的开放先行区、改革试验区、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两轴”即邹惠阳无和博滨沾两条纵向经济带,邹惠阳无经济带以北海新区为龙头,以邹平为龙尾,重点发展海洋水产、盐化工以及临港产业;博滨沾经济带将建设南北工业长廊,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粮油食品加工、盐业等传统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临港产业、海洋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产业集聚区”即沾化、无棣的现代渔业、海洋化工和滨海旅游,城区及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阳信、惠民的农产品深加工,邹平博兴的海洋产业成功转化。
在产业结构上,滨州市将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力争到2020年构筑起布局合理、密度适中的滨州现代渔港体系,重点建设100万亩浅海贝类增殖养护区、30万亩潮上带池塘养殖区、10万亩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区、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及微藻养殖区、五大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完善现代渔港体系;油盐化工产业,依托滨化集团、中海沥青、鲁北化工、京博集团等骨干龙头企业,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加快沿海盐化工生态区、滨化工业园、临港产业化学工业区等园区建设步伐;生态电源产业,利用无棣、沾化北部沿海地区3394平方公里的风场资源,规划建设大口河风场、贝壳湿地风场、马山子风场、套尔河风场、滨海风场、海防风场6个陆域风场和无棣浅海风场、港堤风场、沾化浅海风场、海防浅海风场4个浅海风场;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中国北方中小船舶制造基地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孙同秋认为:“滨州市位于渤海南部,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饵料资源丰富,适宜贝类养殖。而通过贝类养殖开发,可以有效降低渤海富营养化程度,减轻海洋污染,再通过贝类底播增殖与资源修复,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几年内,滨州市水产研究所拟建滨州渤海海洋与湿地生物博物馆,作为滨州市科学用海、保护环境、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建设蓝色滨州的重要宣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