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打造“蓝色引擎” 助力海洋强国梦——写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获批组建之际

2014-01-21 16:02:40   作者:记者 秦景光 王希胜 郭春雨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管华诗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唐启升院士向记者介绍情况

   作为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既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义。
    2013年12月18日,在建设海洋强国梦想的开启之年,全国第一家以海洋科技为研究方向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组建,不仅对山东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注入新的活力,更将对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中国海洋科技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七大海洋科研机构,有力提升我国海洋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推动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展望实验室的未来时表示。


历程:十三年梦想圆梦2013


    2013年12月18日,对于全国海洋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就在当天,科技部正式复函山东省政府,同意将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此举标志着海洋科技人十三年的梦想终于得以梦圆。
    “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成立,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青岛市乃至全国的海洋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实现了一个梦,一个深耕海洋的梦。我们从2000年就开始做这个梦,现在终于梦想成真”。谈起十几年的追梦历程,海洋国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不胜唏嘘。
    唐启升的梦,是青岛市的梦、山东省的梦,也是无数个海洋研究领域科学家的梦。这个梦,早在2000年就开始起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海洋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为提高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和计划,在继续强化科技条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海洋科技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学创新平台。在此大背景之下,为了让我国的海洋研究机构更好的适应国家对海洋科技的需求,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组建在世纪之交提上了日程。
   “海洋国家实验室自2000年开始筹建,历经酝酿发起、形成共识、建设框架确定、建设方案报批、自行建设五个阶段,现已在基本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2000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等五个驻青国家级海洋科教单位联合向科技部提出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建议得到科技部的认可和支持。经过随后的努力和争取,
    2007年9月,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和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论证,
    2008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共同投入1亿元资金启动建设,
    2010年5月,省、市决定再增投3亿元,全面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
    2013年1月青岛市再融资9.1亿元,投入实验室基本建设。
    2013年9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分别对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作出批示,指示大力推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
    9月6日,科技部与山东省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决定,科技部全力支持山东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
    9月27日,受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委托,副省长张超超前往科技部就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作了专题汇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将对海洋国家实验室全力支持,并就实验室定位、运行体制机制、人员团队建设、项目开放、仪器设备共享、加快加大投入等提出明确意见。
    2013年12月18日,科技部正式批复立项建设。
    12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省科技厅呈报的《关于科技部复函同意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这是一个重大进展,也是推进我省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要抓紧做好筹组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研平台和国际科技交流基地而努力。
    12月26日,副省长张超超在省科技厅报送的《关于科技部复函同意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有关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感谢科技部对山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要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配套建立真正符合现代海洋科技规律的运营机制,把平台的作用发挥好。
    “我们花了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推动实验室的成立,现在梦圆,非常高兴”。唐启升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首先要建设海洋科技强国。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也是建设海洋科技强国的具体表现。实验室的成立意义非凡,从科技工作者的角度是实现一个梦;从国家的角度,是推动我国海洋研究领域不断前进的一种良好方式。” 

 
定位:五支“国家队”共建海洋“核芯”


    国家实验室是我国对科研平台最高层次的部署。海洋国家实验室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5个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共同参与组建。作为国内在海洋领域内唯一一个国家实验室,五支“国家队”的共同参与,决定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将成为海洋领域研究开发“核芯”的高端定位。
    “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成立增强了我们海洋科技力量,使我们海洋科技研究的趋势和水平能够更加接近国际的前沿。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通过国家实验室,充分发挥每个海洋学科的优势,从而形成深度的学科交叉和大面积的资源整合,打造一个真正体现海洋科学规律的平台”。海洋国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告诉记者。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花落青岛,不仅是因为山东具有发展海洋科技的优越的区位优势,更是因为青岛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基础和人才条件。截至2013年,海洋领域共有20项“973计划”项目和5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落户山东省,落户项目总数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
    作为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位于即墨市鳌山湾,占地640亩、科研海域100亩,规划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13亿元。据实验室承建单位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介绍,一期建设的海洋国家实验室综合楼和高性能计算与仿真平台,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已于2012年底竣工;二期建设的包括深海研究中心、海洋高端仪器研发、滨海综合实验、海洋观测四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海洋防腐防污等四个工程技术中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已于2013年11月30日竣工;三期建设包括深海模拟、海洋生物技术、大型仪器检测、海洋资源样品等四个公共技术平台,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三个工程中心,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已于2012年12月开工。
    记者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施工现场看到,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封顶,三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全部建设工作预计2014年年底前完成。
    按照计划,实验室将以"方向优势+功能实现"的组合方式,建设15个海洋功能实验室、9个公共实验平台和3个技术支持系统,整体工程将在2014年底建成,2015年投入试运行。“实验室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海洋科技研究的重要创新平台,汇聚国内外优秀海洋科技人才,为蓝色经济发展搭建公共的研发平台支撑。”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速,实验室科研合作和人才建设也在探索中稳步推进。以管华诗、唐启升等院士、专家为代表的海洋科学家们正围绕海洋国家实验室确定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研发。
    2010年,获山东省委组织部和科技厅支持,筹建中的实验室设立了“海洋动力与气候及其数值模拟”泰山学者岗位、“海洋药物”泰山创新团队,制订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工程实施办法”。 2012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鉴定协议,设立联合资助山东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基金,确定以海洋国家实验室内设的八个功能实验室研究方向为主要资助方向,双方每年各出资2000万元,连续5年,资助山东科学家牵头进行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
    同时,实验室邀请近100名海外专家到国内进行系列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分布于美欧澳日韩等多个区域的200余名的海外人才库。实验室建成后,规划引进20名国际领军人才,培养1600余人的海洋科研队伍。
    此外,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取得诸多突破。2009年开始建造的4000吨级“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于2012年9月29日交付使用;2012年12月国家海洋局一所4500吨级综合科考船开始建造,驻青岛千吨以上的海洋科考船将达8艘。同时,6个部委级科学观测台站,9个国家部委级数据库、基因库、资源库,1个亚洲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等已服务青岛海洋研究。
    2012年7月,青岛国家深海基地规划批复建设,2014年深潜器“蛟龙号”将入驻深海基地......
    海洋国家实验室,这枚未来的海洋科技研发“核芯”,正在建设者的努力下一步步铸造成形。


功能:1+1>2


    “海洋国家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大,学科齐全,功能多样化。学科交叉产生的作用不是1+1=2,是大于2。这种结构形式让参与的科研单位找到契合点,适应了一种大科学计划的需求,顺应了整个国际海洋科学发展的趋势。从表面上看,我们是5家单位在参与,实际上背后是五十家、甚至五百家。实验室的建设也不是一个青岛、山东来推动,是我们整个国家来建设。”在管华诗看来,想要推动我国海洋研究开发大步跨越,真正融入到国际研究的大趋势中去,有能力、有实力去参加国际大计划,与国际同行一道来推动世界海洋科技的发展,实验室就必须“面向世界充分开放,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学科交叉互补”,以科学力量的汇聚,产生1+1>2的聚集效应。
    根据规划,海洋国家实验室将按照“依托青岛、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要求,通过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汇聚全球优秀海洋人才,推进实践协同创新理念,打造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力争10-15年内,建成高效、开放、共享的科学研究平台,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建成由国内外著名学者领衔、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能力一流的研究队伍;具备卓越的海洋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组织实施能力,成为海洋国际大研究计划的倡导者;使海洋国家实验室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优秀科学家汇聚地、科技创新成果发源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地,跻身世界著名海洋科研机构之列。
    浩瀚的海洋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根据规划,海洋国家实验室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及海洋科学国际科技前沿,确立了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海洋技术与工程等三个重点研究领域,并在三个重点研究领域内确定了海洋观测与数值模拟、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技术与海洋工程等六个重点研究方向。
    总体结构上,海洋国家实验室由公共研究平台,包括5个公共创新平台、6个研究中心、15个功能实验室(前期先整合8个功能实验室)、若干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海洋科技博物馆构成,面向社会特别是海洋科技产业化基地开放。
    根据科技部批复,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在机制、政策上先行先试,按照三年试验期的目标,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开放共享、计划制定、项目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及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部省市三方支持等方面按照全新的理念深入探索,区别于以前的重点实验室和依托学科筹建的国家实验室。
    此外,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借鉴国外做法,立足国内科研体制改革,采取网络化布局模式,联合国内相关涉海单位共同建设,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各司其职、高效运转的运行管理机制。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我省科技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科技部的要求,按照部省共建模式,充分发挥部、省、市三方作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期,将在科技部指导下,从海洋国家实验室组建的基础性工作着手,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加快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主任委员会的筹组进度,确保海洋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尽早进入正常轨道。
    海上升明珠,光华耀万里。海洋国家实验室在青岛的“升起”,让我们的“海洋强国梦”更加坚定、踏实,并且在梦想之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