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平邑县处处涌动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在党员、干部、群众口中,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等一些关键词正在受到“追捧”,并引领平邑县走向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抬高群众“幸福坐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平邑人民最好的福利,县城公园、园林庭院和大街小巷两旁的绿化衬托环境越来越美丽。”县城居民说起这些年变化,赞不绝口。
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这些出现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词汇,是民众最普遍的诉求。今天的平邑,中国金银花之乡、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山东省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是一张张“生态平邑”的靓丽名片。
据了解,未来的平邑,“富美和谐、生态家居”依然是发展主线。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围绕“山、水、绿”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以公共绿化为面,以单位庭院绿化为点,突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大幅提高。在农村,以建设生态文明、洁净美丽的新农村为主线,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五化”达标和农村社区“三上”工程,一个洁净生态的新农村入画来。
“生态产品”助力财富平邑
近年来,平邑县致力“绿色平邑”建设,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遍布全县45万亩林果,涌现“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平邑金银花”、“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蒙山黑山羊”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8.5万亩,“三品”认证农产品61个。
从上世纪80年代,九间棚村治山治水,硬是将不毛之地变成了花果山,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如今,九间棚村依靠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做生态旅游,村民人均收入年超过万元。在平邑,丰富的生态资源变成“生态产品”的例子枚不胜数,归来庄金矿废渣山经绿化建成全国知名3A级旅游景点,地方镇天宝山流域、武台镇林果产业带、流峪郑城两镇的金银花产业带生产“生态食品”的同时,依靠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休闲游、观光农业游、乡村游,成为增收的又一途径。
“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今后平邑要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已有的良好生态资源,实现由‘绿色平邑’到‘生态产品’,再到‘财富平邑’的良性循环发展。”平邑县委书记丰程秀如是说。
绿色发展勾画美丽家园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落实到到县域,就要做到工业生产无污染、环保养殖零排放、种植农药不残留,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平邑县县长马祥营这样认为。
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整合资源要素,平邑县积极创新调结构转方式思路,对石材、石膏等传统产业压小扶大,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化水平。对工业项目环境准入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严格要求,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的思规划了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10个产业园区,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四新一高”产业。在项目招商过程中,多方进行“过滤”,综合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和企业。
同时,该县还鼓励农村发展高效农业,培植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制定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明年计划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引导扶持各镇每年至少发展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用2-3年建成武台葡萄、铜石大蒜、郑城金银花等16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县累计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0万亩,优质林产品基地5.3万亩,优质畜禽养殖小区18处,优质水产品基地1.2万亩。
一个“绿色平邑”到“生态平邑”再到“财富平邑”的良性循环发展正在形成,一幅富美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展开。(陈继海 周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