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蔬菜之乡的科技经

2012-10-16 18:09:07   作者:本站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前右二)陪同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前左二)到寿光视察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人口103万,是“中国蔬菜之乡”。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53元。近年来,在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寿光市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被确定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连年蝉联潍坊市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寿光科技局多次被评为“山东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对“上”主动出击   争抢 “先发优势”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省不断出台科技发展政策,指导科技发展方向,该局及时研究,准确把握这些政策措施,并及时跟进,努力争取工作的主动,争抢 “先发优势”。
    率先启动,紧跟宏观政策动向。在新出台的宏观政策中找到发力点,结合本地产业特点,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9年,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印发《山东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政策出台后,该局围绕寿光卤水化工和设施蔬菜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企业整合,促成产学研合作,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准备,2010年3月成立了由13家企业、4所高校和1所科研机构组成的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年4月成立了由7家企业、2所高校、4所科研机构组成的设施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2家联盟是潍坊市最早成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寿光市组建联盟的经验被潍坊市委在全市进行推广。新型的产学研模式推动了产业企业的协同创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全面提速。截至目前,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取得行业关键技术37项、创新产品26个;设施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发新型农业技术70多项,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0多项,引进、培育蔬菜新品种110多个,两家联盟均被认定为省级示范联盟。
    高点定位,抢抓区域发展优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市科技局利用寿光位于“黄蓝”两区节点位置的区位及卤水资源优势,先后争取国家火炬寿光卤水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卤水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三个极具份量的蓝色经济创新平台。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是全国第一所针对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建设有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精细化工、海水蔬菜种植、海洋新能源、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制作等研发中心。研究院与国家海洋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共同打造海洋产业技术开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高层次创新平台,逐步建成山东省海洋产业研发基地与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对寿光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实现率先发展意义重大。
    顺势推进,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本地经济中找准对接产业,努力推动企业转调,跟紧产业发展趋向。2011年,山东省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新药物、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经过调研,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在原料药研发方面有一定优势,潍坊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在新能源研发方面基础好、潜力大,于是该局把新医药和新能源作为突破口,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支持。
    推荐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上报“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最终获批,企业承担项目资质得到明显提升,先后承担“奥美拉唑改造关键技术”、“盐酸二甲双胍大品种改造关键技术”等4个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另外还承担2项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通过项目实施,增加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为推动寿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该局积极推动中科院化学所与潍坊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建立“山东省威能环保电源院士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万立骏领衔技术攻关,研制的“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又推动公司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青岛大学合作共建青岛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承担的“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获得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扶持。目前公司年生产中小型环保锂离子电池50万组,大功率高能锂离子电源2亿Ah,位居山东省同行业首位,产品出口德国、荷兰等欧美国家。

  
对“下”整合资源   以点促面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基层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寿光科技局以寿光经济发展战略为突破点,以点促面,积极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
    打好“组合拳”,助推经济“转调”。该局通过科技项目扶持、创新平台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加快“高新技术基因”植入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争取包括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特别重大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0多项,拉动地方、企业项目投入20亿多元,扶持企业开发奥美拉唑、盐酸二甲双胍、KT60S双层通道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等130多种高端产品,多种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推动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4家,“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岗位1个,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其中省级9家。康跃科技建立“内燃机增压技术国际科技研究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4家。项目、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的协同效应,推动全市高新产业实现快速赶超。2011年,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14%,首次超过全省、潍坊平均水平,分别高于全省、潍坊平均水平2.84和5.21个百分点。
    植入创新要素,提升重点区域。围绕“寿北开发”战略,该局以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渤海工业园等新型工业园区为核心区,聚集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打造最活跃创新区域。优先推荐“寿北”新型园区内企业申报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推动园区内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近年来,为“寿北”园区内企业争取国家、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40多项,占全市总数的80%以上;在“寿北”园区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推动了园区内企业的做大做强,同时也成为吸引外部企业“入园”的重要动力。为推动“寿北”园区的高新化、集聚化发展,在渤海工业园推动建设国家火炬寿光卤水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基地,以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企业,其中3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包含80多家中小企业,重点打造卤系医药、溴系中间体、高端卤系阻燃材料等六大产业链条。在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推动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卤水高新产业孵化基地,总投资9亿元,建设卤系中间体工程中心、功能新材料工程中心、钠基新能源工程中心等六大工程中心,为该区域未来高新产业企业孵化、聚集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聚力重点,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蔬菜产业是寿光重中之重的优势产业,也是寿光科技局工作重点聚力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增添寿光蔬菜的科技含量。
  以蔬菜种子国产化、种植管理信息化、病虫害防治生态化为重点,实施关键技术突破,提升蔬菜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山东蔬菜产业集团建立中国(寿光)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孵化器,通过控股荷兰亚细亚种子公司所属蔬菜种子研究所,收购荷兰贝尔亨蔬菜育种农场,快速获得了国际一流的研发资源和设施。目前,集团种质资源已经达到2000余份,其中荷兰引进的415个材料中有380个达到F5代,大幅抬升了该市种子研发的基础。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纯复壮了独根红韭菜、气煞风大葱、硬质肉丝瓜、绿实杆芹菜等寿光特有的种质资源。目前,全市选育甜瓜新品种6个、丝瓜新品种2个、辣椒新品种2个、番茄新品种2个,自主研发品种推广面积已到达10万亩左右。开发了集蔬菜产业服务信息展示、采集数据存储与分析、信息资源互动为一体的蔬菜产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一站式服务,20多项物联网技术在蔬菜种植管理中得到应用。邀请中科院王大生研究员、北京农林科学院张帆教授等专家学者,建立2处生物防治病虫害试验基地,熊蜂授粉、捕食螨防治蚜虫等技术先后在该市示范推广。
    把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辐射源”,创新推广模式,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依托园区推动农业企业孵化、生物工程种苗开发、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无土栽培、嫁接繁育等140多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国内外蔬菜品种300多个,辐射面积35万亩。实施科技特派员捆绑“项目+农民合作组织+农户”、“项目+龙头企业+农户”等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促进了科技成果伴随科技特派员“重心下移”。把全市32名科技特派员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实施国家星火项目、省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项目20多项,推广大棚滴灌等6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40多个新品种、30多种植新模式,辐射带动农民16万多人。  


对“内”创新机制   注重服务


  内部管理高效、顺畅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关键,寿光市科技局通过创新机制,不断提高人员干劲和科技服务能力。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该局从内部管理入手,用机制激发个体工作能量。该局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年初制定年度岗位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到各月、各周,每月月初上报月计划,每周推出一期《重点工作进度统计表》和《全体人员上周工作总结和下周工作打算》,动态公布每人工作完成情况, 月末在全局大会上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彼此比较,奖优罚劣,激发了全局想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全局仅有14个编制,但是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2011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22项,经费1000多万元,组织召开了“蓝色经济—寿光籍海洋专家恳谈会”、“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研讨会”、“‘盐圣·盐都与寿光’海盐科技文化座谈会”等重大活动,每个活动都做到了衔接有序、环环相扣,没有出现纰漏,得到了一致好评。一年内争取国家火炬寿光卤水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卤水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三个蓝色经济重大创新平台,被上级领导赞为蓝色经济创新平台建设的示范样板,寿光科技局也因此被寿光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先争优奖”。
    实施项目“重点包靠”机制。该局以“包靠”明确责任,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关系到科技对经济的引领支撑能力。近年来,寿光市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保障项目实施的质量,该局实行领导班子分工包靠,对于项目推进、资金投入进行定期调度;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帮助联系财政、经信、国土等部门及时解决,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去年,通过“重点包靠” 该局为企业争取低息贷款4000多万,支持项目研发,推动企业申报专利49项,及时纠正7家企业的知识产权申报不积极、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账目归集不规范等问题。
    实行“二带三提前”科技服务机制。该局以“二带三提前”转变被动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以“二带三提前”转变被动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做到“二带”,即在推进产学研过程中,带着技术难题跑院校,寻求共同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带着院校跑企业,寻求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在我们的努力下,该市企业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拉动了一批成果到我市落地转化。“三提前”即提前调研,建立项目以及企业储备机制,实行月月摸底,按照行业类别建立详细动态档案;提前指导,按照项目、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申报指南,申报之前,提前对企业进行指导、培育;提前对接,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沟通,及时了解有关信息,掌握主动权。帮助企业磨好了“金刚钻”,让他们赢得了“瓷器活”,今年以来,该市企业获得7个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支持,其中1个项目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特别重大项目立项,为全省唯一一个特别重大项目,也是今年国家重点支持的三个特别重大项目之一。另外,还有一家企业获得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这也是该市连续4年获得的第6个省重大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