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科技局着眼于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狠抓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影响力“四力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2011年青州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潍坊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青州市科技局被评为“山东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在青州市年度工作实绩综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学习力抓理解
该局坚持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随时学习上级政策文件和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深入调研青州产业企业的实际,使工作科学务实、有的放矢。该局周三下午为集体学习时间,已成为学习制度。
该局开展案例分析活动,针对一个具体事件,从正反两面分析研究,以促进共同提高。如青州市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海岱书院大讲堂科技专题讲座的举办,从会务到接待,从定位到细节,每个同志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形成一致意见,这样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加深理解、统一思想、共同提高的过程。
执行力抓落实
实行《每日工作日志》制度,由专人负责汇总编辑,所有人员自觉提报。这样,每天、每个人的工作都有记录,没有工作记录的就有压力,连续几天完不成工作的也有压力,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有效执行、狠抓落实、创先争优的氛围。《每日工作日志》每两个月打印成册,作为档案资料,对于工作总结和回顾,对于了解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驻人民办事中心科技窗口始终坚持追求服务效能至上,把所有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承诺时限公开,编制成《办事指南》小册子。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果鉴定、民办科研机构审批等方面做到全方位服务,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深入实施“三联工程”中创先争优。该局认真落实市“三联工程”部署,扎实推进“第一书记”任职开展工作。为改变何官镇辛家村出行难的状况,该局决定帮村修一条中心街。由科技局捐款1万元,青州市科技界政协委员捐资16万元、企业赞助、村民捐款近11万元修建。6月7日,全长380多米科技街隆重开通,500多平方健身广场同时建成。大路两侧安装了路灯和摄像头,并建设文化娱乐广场。
创新力抓开拓
该局开展“自我表扬与自我批评”活动。每月初召开沟通交流会,要求每个班子成员至少说出一件上月内干得非常漂亮的事情,同时至少说出一件自己干得不太满意、不尽人意的事情。每次沟通交流,局长首先带头,班子成员先后展开。对每个同志来讲,每次沟通交流,都是一个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争优的机制;对团队来讲,则是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素质提高创先的机制。
创新力的提升,迅速填补了青州市科技领域的诸多空白:组建蔬菜种业创新联盟和盆栽花卉产业创新联盟,填补了青州市创新联盟建设的空白;《干部德才素质评价系统》获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填补了青州市软科学领域获奖空白;华盛农业公司成功获批省“富民强县”专项、省农业良种专项、省农业专项资金立项,填补了青州市该领域空白;“特色花卉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获批省科技发展计划立项,改写了青州市无农业项目获省级科技计划立项的历史。2011年,该局争取上级无偿资金667.3万元,创历史之先河。
影响力抓提升
为全面提升青州科技工作影响力,提高青州的知名度,该局主动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把青州的文化传播出去,着力把青州的优势宣传出去,把青州的企业推介出去,以寻求各方面支持。
2010年召开科技大会,邀请国家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潍坊市科技局领导亲临会场,出席会议。这次科技大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青州科技发展历程上是第一次;邀请科技部刘玉兰巡视员、翟立新司长做“海岱书院大讲堂”科技专题讲座;建议市政府聘请刘玉兰巡视员为青州市人民政府顾问,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扩大了青州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成功推介。《山东参考》第44期在全省推广蔬菜种业联盟工作;通过《山东参考清样》专送省领导,省委副书记刘伟作出了重要批示;发表在新华社第4758期《国内动态清样》上,专供政治局委员参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和《朝闻天下》栏目对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报道,对青州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青州市科技创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王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