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院士、海归心系“三农”——优秀人才事迹报告会撷羽

2012-01-10 22:42:30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优秀人才事迹报告会现场

  近日在济南召开的优秀人才事迹报告会上,5位报告人中有2位科学家亲自奔走在农业生产一线,把才华智慧和奉献给“三农”,用科研成果造福广大农民。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落叶果树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束怀瑞,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胚胎学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雅娟。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东升代他的老师束怀瑞作报告,给大家讲述了束怀瑞的事迹。1981年,束怀瑞到沂蒙山区蒙阴县进行技术扶贫。他一头扎进山区果园里,攀山崖,涉河流,叩山寨,访农户,风尘仆仆往返于山村与大学之间。当时蒙阴有2万亩果园,沙石土质存不住水、肥,多数果园平均亩产不足300公斤,还有许多果园根本不结果。他不断实验摸索,发明了“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使蒙阴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果品生产基地。
  “心里装着农民,一切为了农民,这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束怀瑞常说:“果树是果农重要的生活来源,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我们搞农业研究的,必须‘顶天立地’,也就是要一头连着理论前沿,一头连着生产实践,不断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家发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究问题、发明技术,造福的不只一方人。“地膜覆盖穴贮肥水”发明后很快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17省市推广应用470万亩,带来直接效益7.6亿元。上世纪90年代,束怀瑞主持的“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丰产优质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开发果园108万亩,单产由129千克提高到1010公斤,带来直接效益56亿元。
     山东省苹果总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的14.7%,但果品出口量却占到全国的54%。有人问,“一低一高”之间,秘密何在?高东升谈到,山东苹果产量高、品质好,其中现代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兼任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束怀瑞,就是服务苹果生产的科技团队领军人。束怀瑞现在已80多岁高龄,仍然不顾苦和累,和年轻人一起上山下滩,奔走在沂蒙山区的沂源、沂水、蒙阴,胶东半岛的五莲、胶南、崂山、栖霞、蓬莱、招远、牟平之间,到40多个苹果创新示范基地亲自指导。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用细胞融合法育种等先进技术提高了苹果品质,生产的苹果更多地打入国际市场,为国创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200余万公顷,年产量3000余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的35%以上。业内人士估计,2011年苹果产量可达3500万吨。我国苹果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也是农民重要经济来源。用现代科技引领、支撑苹果的发展意义重大。在2009召开的中国苹果产业科技发展论坛上,束怀瑞向全国的苹果专家建议,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开展科学研究,把生产中的难点热点作为科研的重点,突出创新成果,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发挥技术指导作用,提高苹果产业科技水平,为实现苹果产业化,建设苹果强国,果农和企业大幅度增收做出贡献。


让金牛拉富庄户人


  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雅娟的战线是畜牧业。2000年博士毕业在即,面对导师、国际著名胚胎学专家铃木达行的挽留和日本优越的生活条件,她说:“我爱我的祖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需要农业科学,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福广大的农民。我回国更想在中国的实验室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将其转化成生产力,为社会和广大的农民带来财富。”毅然选择了回国,决定用自己的研究服务中国广大农民。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快速增加,消费档次也不断升级,优质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农业部发布一系列的政策,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增强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的技术集约型增长和产业转型。我国畜牧生产主要在农村,经营者多是农民,迫切需要现代科技的引领。到青岛农业大学工作的董雅娟决定创办公司,把自己的胚胎学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肉牛生产,提升畜产品档次,同时带动农民致富。2004年9月,她注册成立了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会上,董雅娟给大家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2005年1月9日,在山东高青县黑里寨镇仁里村的公司办公室还没有抹墙皮,四下透风,牛舍还只是建立起一个框架,她就同丈夫和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高档牛一起搬进了公司,在办公室里安了“新家”。与大学里生活条件的巨大反差,没有使她消退,反而更激发了她的工作热情。因为离实现用科研成果造福广大农民的心愿,近了。她说:“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意义就是给社会带来效益,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太需要先进科技来引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能才有意义。以后,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和气味难闻、蚊蝇成群的牛舍里。
  董雅娟忘我的工作和她的科技之长培育出的山东黑牛,牛肉辅酶Q10、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肉质鲜美,国内权威专家鉴定时认为可以和品质最优秀的日本和牛媲美。牛肉陆续进入了大中城市高端消费市场。为发展黑牛事业,满足人民对优质肉食品的需求,同时带动农户致富,董雅娟他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合作养殖,大力推广高档优质肉牛新品系的繁育工作。高青农户每养殖一头当地黄牛卖8400元左右,由山东布莱凯特公司提供各种技术指导,为公司代养山东黑牛,同样重量的山东黑牛卖到27000元左右。公司辐射带动了10万农户养殖山东黑牛,使30万高青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
  董雅娟在报告会上说:“我的‘小黑牛’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名符其实的‘小金牛’。”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金牛”实现了她造福农民的心愿,这位海归博士在报告会上激动而又自豪。
  目前,公司在栏优质肉牛已达25000头,为优质肉牛新品系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布莱凯特公司的山东黑牛养殖,技术先进、产品优良、效益显著,山东省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并延长产业链条。2011年8月16日,启动黄河三角洲优质肉牛科技示范工程,将“以山东黑牛的母公司布莱凯特黑牛科技公司为龙头,以现代种业、现代服务业、加工业等提升传统肉牛产业发展水平,打造高档肉牛新品种,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据董雅娟介绍,山东黑牛正在形成多个环节的产业链,仅牛粪一项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50元1吨牛粪可以变成2200元1吨蚯蚓有机肥,目前正在和日本蚯蚓养殖专家洽谈进一步合作事宜。随着这项工程的实施,将会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产生活,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两位科学家都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向农民群众传播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造福广大农民,他们同农民群众心心相连。(范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