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轨道是所有资源依赖型地区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邹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梁富华意味深长地说,“而人才恰恰是突破这一问题的核心,让创新型人才领军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扶持人才就是扶持企业的灵魂,就是扶持地方经济发展。”
据了解,邹城经济开发区(北宿镇)位于邹城市西部,是济宁市十四个新型乡镇建设试点镇之一,辖52个村居,社会总人口11万人。该区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区内有国家大型煤矿企业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北宿煤矿等多家煤矿企业,煤炭储量10亿吨以上。
近年来,开发区(北宿镇)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镇、人才兴区战略,把人才工作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致力于构建创新、创业、创优的人才高地。相继出台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和支持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开发区干事创业。努力打造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保护的平台,把邹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型、创新型园区。
筑巢引凤,打造产学研结合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载体
2003年以来,该区启动了大学科技园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三期建设,占地203亩,累计投入1亿元,建有6000平方米的研发孵化中心一处,6300平方米的科技研发楼一栋、孵化车间两栋;建立了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配套建设了写字楼、专家公寓、多功能厅、洽谈室、会议室、食堂等设施。同时注重搞好区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硬件环境及人文环境日臻完善,有力地吸引了各类人才来开发区落户,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设立了“济宁市人才市场邹城市北宿镇人才服务站”,实现了农村人才资源与需求市场的对接,改变农村基层人才信息服务缺少平台的现状。
以支撑平台为抓手,大力引才引智
大力实施“511”科技人才引进战略,先后引进中组部千名创业人才、泰山学者钟路华博士、李新良博士、国家863课题组负责人无线通讯专家刘元安博士、全国饲料营养专家邵彩梅博士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及主持创办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鼓励企业科技研发,自主创新,以科技进步引领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招商引资引智,开发研发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实现了增量与增幅同步。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玻纤研究所、上海生物生态研究所等16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聚集了大批高技术人才。开发区现有常住专业技术人才1600多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0人,本科学历600人,大中专学历1000人,具有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344人,初级职称500余人。
人才不仅要引领产业发展,更要引领产业升级
鼓励技术研发团队不断尝试和创新,在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政策支撑下,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和地方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目前,辖区有60多家升级成为科技密集型企业,有6家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有54项研发成果申报专利,拥有217项各类发明专利;合兴科技、世纪矿山等9家企业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兖煤精益、高新复合材料等22家企业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现如今已经成为邹城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合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今年获得山东省高新材料研发中心授牌,也是邹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山东世纪矿山机电有限公司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常州科研试制中心等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七大系列近百个品种矿山机电产品,已畅销全国,年新增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们还要大规模培养培训人才,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以高素质人才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梁富华说,这需要继续大幅度增加科教投入,因为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王胜男 谢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