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领导考察光源集团华茂光纤项目
面对新形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激发全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积极性,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切实担负起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全省科技工作推上新的发展高度,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8月17至18日,全省科技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在枣庄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先进经验,深度剖析自身不足,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
看红荷湿地,感受台儿庄古城风情,体会枣庄市的转型和枣庄高新区的蜕变……,短短的一天半时间,读书会的领导们受到了不小的思想冲击。
一路走来,与会领导们一路惊叹,感受颇深。18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们坐在一起,交流观摩考察的感受,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了“思路创新天地宽”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枣庄市围绕城市转型战略,打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大战役”,培植壮大煤化工、精细化工、机床、水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八大工业集群”,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沿运物流业、专业市场群、生产性服务业“四大特色服务业”。2010年,全市GDP完成13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5亿元,其中,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6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7%。枣庄正由单一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向功能完善的鲁南“门户城市”转变。
“枣庄的基础不够好,开始接到读书会在枣庄召开的通知还有些不大理解。但经过一天半的观摩考察,收获颇丰,触动很大。”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书记、烟台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说,“枣庄市作为一个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资源依赖型城市,近年来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枣庄高新区自2003年重新创业以来,七八年的时间,困难超过想象,但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层次的高新区。一路走下来体会有两点,一是在科技发展的诸多要素中,精神要素是第一要素。人只要精神不倒,只要精神向上,就可以实现快速发展,没有条件也可以创造条件。第二点是思路决定出路。不管科技发展的快慢,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对此,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卫平深有同感:“从发展基础条件比较,枣庄高新区的这种拼搏创业精神使我们受益匪浅。”
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在总结讲话中说:“我们这次全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选择在枣庄召开,就是想让大家来实地看一看,枣庄市如何从一个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实现战略转型,在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但是看旅游并非学旅游,看湿地并非做湿地。枣庄市委、市政府并没有投入多少财政资金,而是走了一条社会融资的路子,拉动了枣庄各方面快速发展。枣庄高新区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关键在于高新区的领导选择了一批成长性非常好的企业。从此可以看出,科技工作做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我们的思路新不新。同样基础条件的县,为什么有的县搞得的生龙活虎,争取了很多国家的资源,有的县则无事可干。因此说,当前要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要的是要创新工作思路,改变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谋划工作。”
创新思路,寻找差距,为的是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看到枣庄高新区的发展后很受震撼,回去以后我们要认真参照差距,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落实。”潍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志远说。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志强也感触颇深。他在谈到济南高新区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抓升级,促转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时说,“转和赶是高新区当前的重要任务,转就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赶就是瞄准目标、奋力赶超,使综合排名有一个大的提升,真正成为影响大、实力强、发展好、环境优的全国一流高新区。转和赶的抓手就是加快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而淄博市科技局局长周元军显得更自信。他认为:“有为才能有位。今年以来,淄博市在全市上下努力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力’的观念,不断提高科技部门的‘话语权’和‘公信力’,现在很多领导、企业都把科技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政府第一局’。下半年,淄博市科技工作将努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构建科技型企业发展融资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
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在谈到今后的工作重点时要求:“要紧密围绕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全省优质科技资源,每年利用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科技发展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集中支持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在全国拥有较高显示度和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抓亮点、抓特色、抓成效,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推动经济进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