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三子落定 中国海洋经济“3+N蓝图”基本形成

2011-07-26 16:59:01   作者:记者 周传虎 通讯员 钟啸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随着日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获批,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规划》一一落定。至此,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代表的“3+N”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作为全国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中最后一个敲定的规划区,广东可谓“厚积薄发”。在连续16年蝉联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冠军的基础上,如何将海洋大省打造成海洋强省,正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题中之意。  


三子落定 中国海洋经济“蓝图”初现


    业内专家表示,“国家更希望广东能够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走出新的路子,特别是在综合治理,统筹发展这个方面同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十二五”开局之年,刚刚开始就将充满了“海洋的气息”。1月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3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在此过程中,我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清晰。“十二五”规划的第十四章就单辟一章专门探讨如何“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在海洋发展上,“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并明确提出两个着力点,一个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一个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两项并举,不可偏废。
  而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就应该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具有代表性。最后出台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四区”的战略定位体现了国家对这个海洋大省寄予的厚望,国务院的批复中明确要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国家对发展试点的要求很高,在我看来,对于广东的要求更高,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国家更希望广东能够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走出新的路子,特别是在综合治理,统筹发展这个方面同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此次我们提出了要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结合了广东的实际,将海陆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相挂钩,提出了‘全面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的响亮口号!”


广东:海洋经济大省构建新平台


  发展模式单一、资源利用不够集约,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乏力的多种不足,这都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鲜明提出,“广东过去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将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海洋。”要“努力在国家的海洋开发战略中赢得先机”。如何赢得先机?在去年“两会”期间,汪洋、黄华华专门率队走访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等国家部委,亲自出面争取,省发改委和省海洋渔业局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去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广东与山东、浙江一并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为广东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打造新平台。
  借力国家战略,广东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建设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单列成章,提出“率先基本建成海洋强省,争当全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
  从产业基础看,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29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8%,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海洋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软肋”也十分突出,在今年5月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专项视察珠江以东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粤东的沿海4市不同程度上有着发展模式单一、资源利用不够集约,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乏力的多种不足,这都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规划的相关配套政策,从五方面着手,推动海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到实处。”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我们将着力构建海洋综合开发的新格局,推进海洋经济试点地区建设;在经济发展上,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构建海洋区域合作新平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与此同时,还将构建蓝色生态屏障,将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重点工作中。”
  《规划》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从而将广东海洋经济的辐射力发挥到极致。而在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规划》也为解决其内部局域不平衡的问题打开新的思路,并将与周边经济区建立起更为频密的联系。“此次《规划》主体区的14个市中有一半都是粤东西部的城市,这正说明了这些市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成为发展中的主力,这也就在无形中为粤东西部经济增添了一个新的抓手。”广东省发改委方面表示。以粤西的湛江为例,该市去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844.96亿元,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0.2万吨,总产值120.9亿元,这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各市首位。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获批的背景下,湛江的海洋经济深具发展前景。
  “粤西可以接着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重点加强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粤东呢?可以直接对接海西经济区,着力打造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扩大与福建在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广东省发改委方面表示,当一切成熟之后,跨区域合作与广东省内的资源整合将同步进行,“珠三角就直接对接粤港澳经济圈,加强在海洋运输、物流仓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岛开发、油轮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盘活棋。”
  不仅如此,《规划》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从而将广东海洋经济的辐射力发挥到极致。
  与山东、浙江相比,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这份规划赋予广东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的先行先试权。


三大海洋经济区各有不同


  那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举措用意何在?与山东、浙江相比,为什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起步较晚?3大海洋经济区,未来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认为,3大海洋经济区侧重点各有不同,海洋开发应该给内陆创造更多机会,加强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陈秀山认为,三个海洋经济区从名称上看有所不同,国家战略层赋予它们的功能、地位和承担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立足于内陆陆地向海洋的拓展开发,蓝色经济区既包括陆地的开发,也包括海洋的开发。浙江舟山的“海洋经济示范区”立足于海岛的开发,包括在产权方面、在产业的选择、在海岛的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作出示范。“现在推出的规划不仅仅是广东省一个省的问题,它涉及到要带动周边海洋地区,还有海峡两岸、北部湾、港澳等相关地区,同时还要承担与东盟合作开发的任务。”
  在陈秀山看来,现在东南沿海的三个海洋经济试验区陆续得到批复,标志着我们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已经从内陆地区的开发转向海洋经济的开发,特别是海洋经济和陆地开发的一体化发展。
  关于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意义,陈秀山认为,从国际上来讲,海洋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海洋经济的发展,也运用到有很多技术,形成很多新兴产业,所以实际上海洋开发本身就是站在前沿的。“这对于改变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出口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代工加工的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升级优化,肯定是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洋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内陆的发展,反而能促进内陆经济的进一步优化,两者是一体的。”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同时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
    战略定位: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海洋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