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2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青岛等七市人民政府协办,大众日报和半岛都市报承办的2011“蓝色经济大家谈”在青岛举行。管华诗、顾心怿、束怀瑞、雷霁霖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沿海七市领导、县市区负责人、企业代表齐聚青岛,共商蓝色发展大计。本期“蓝色山东”特选发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建设蓝色经济区要实现六大突破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在会上指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落实好、贯彻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对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都具有重大意义。蓝色经济区建设大幕已拉开,并已成为全省共识。
王仁元表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要求已经明确,关键在抓落实、见成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当前工作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着力在规划实施上突破,全面实施规划和试点方案,认真落实规划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年内取得明显成效。要研究制定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出台蓝色经济区实施发展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提升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和鲁南经济带两个增长极。
二是在优势产业培育上加大力度。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在配置优势产业上再次实现新突破。重点培育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现代海洋副业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三是要把规划中的财税、投融资、土地使用、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实,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用好用活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要加强与国家的衔接沟通,全面开展更大支持政策和事项的落实工作。
四是要着力落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推进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项目,加快发展快速交通。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要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城市发展进程。
五是要着力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突破,加快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努力在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科技成果。要加快推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推广中心建设,争取设立海洋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要推进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示范区的建设。
六是要着力在宣传上突破,要综合运用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关于蓝色经济区重大战略部署,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聚集人气,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 建蓝色硅谷,要想尽办法招揽人才
对于青岛市提出建设“蓝色硅谷”,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专家管华诗院士说,“非常新颖,也很有远见”。
“到深远海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海洋科技基础做支撑 ,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他说,“蓝色硅谷”战略的提出,是非常有远见的,它体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
要发展“蓝色硅谷”,管华诗提出必须想尽办法招揽优秀人才。管华诗院士正在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他说,搞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就是汇集国内外海洋方面的高端人士,到这个平台上工作,到青岛工作。“没有一个大的平台,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是不可能会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
管华诗同时提出,科技资源完全可以共享。所以“蓝色硅谷”不但是辐射山东的,更主要的是辐射全国,而且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这样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只要通到海,就能通到世界
“我们山东的资源很丰富,东营地区现在每年可以生产250万吨的石油,产值大概有100多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矿业机械专家顾心怿说,他在东营生活了五十多年,东营海洋业发展很快,现在渔业也有了,养殖业也在加速发展,海参都养殖出来了,“我想东营借助一蓝一黄战略,一定会发展得更快。”
对蓝色经济的发展,他认为,一个地区要发展必须要开放,怎么开放呢?地球就是个水球,大部分都是水,只要通到海,就能通到世界。山东半岛要珍惜这么好的环境,一出门就是海,很多省没有出海口,很多国家没有出海口,很羡慕我们,因此我们更要珍惜这样一个环境。
顾院士说,要发展蓝色经济,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另外在文化、艺术上,都要给予支撑才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施用海藻液肥料,果木高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眼光投向深海的同时,也注意到划入蓝色经济区内的陆地。果树学专家束怀瑞院士说,整个胶东半岛是我国现代果业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而海藻液等从海洋中获取的生物肥又让这个地区的果木业实现高产。“我不做海洋工作,但是这些年,海洋科技对我们果树产业的支持是很大的。今天来讨论大海洋课题,海陆统筹的问题更应引起注意。”
同时他还指出,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市都很重视资源保护,做了很多专业的资源保护区,但有些资源保护区是按资源种类划分的,就是原生保护区,这种保护要提防生物多样化的破坏。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 发展渔业,潍坊日照滨州都有优势
海水鱼类养殖学专家雷霁霖院士说,如何把现代渔业由近岸向深海推进,这也是渔业专家多年的梦想。
雷院士还为在座的三个城市的副市长支招如何发展渔业。他说,潍坊市有一个空间优势,它有前庭也有后院,前庭就是大海洋,后院就是大陆地,另外潍坊还具有制造业的优势,这些都为发展渔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海水养殖可以独立形成装备制造业。对于日照,雷院士说,日照的水温和气温相比北部要高一些,所以日照在海洋渔业的发展上可以以种业为主。至于滨州,雷院士认为 ,滨州也有很大的优势,如空间优势、淡水资源优势、渤海湾的优势等。搞渔业,尤其是养殖,不仅要发展海水养殖,一些淡水品种或者是两河交叉的养殖业也是很有潜力的。所以在滨州,可以开展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和产业。
青岛“中国蓝色硅谷”:南起石老人北到丁字湾
媲美美国硅谷,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蓝色硅谷”即将落户青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大亮点。在2011“蓝色经济大家谈”院士·市长·企业家巅峰对话中,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此观点一出,引来多方赞叹 。
“建设中国蓝色硅谷,这是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同志提出的,也是下一步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规划。”王书坚说,“我接待过很多来自美国硅谷的大企业的高管和专家 ,他们讲青岛的气侯和旧金山湾区非常相像。”所以“蓝色硅谷”就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聚集区。
王书坚提出“蓝色硅谷”要形成四个方面的“聚集 ”,“高科技研发、高科技人才 、高科技产业、金融支持”四个方面的聚集促使蓝色产业能够超常规地发展。
那“蓝色硅谷”这幅蓝图到底会如何画呢?王书坚描述了大致“轮廓”,它大体位于青岛的东部,南起崂山的石老人,包括崂山科技城,北到即墨的丁字湾,整个区域60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里面,包括国家批准的即将开工建设的深海基地。这里面有管华诗院士正在牵头抓的,由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同组建的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王书坚说,这些平台基本建成后,“蓝色硅谷”建设也将初见成效,到2020年“蓝色硅谷”的框架将基本形成。“蓝色硅谷在青岛东部将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烟台、威海:烟台盘活海岛海湾资源 威海打好“三张牌”
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熙殿在论坛上提出威海要打好“三张牌”,有两张是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他介绍 ,威海争取了中韩两国政府批准的政策物流海上试点,同时也在争取举办中日韩东北亚论坛 ,努力使威海成为山东对日韩贸易的桥头堡 。另外,通过动车、港口、机场等建设,打造山东省海洋经济三大区域之一的南海新区的建设。
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蓝办主任王式亮说,海湾海岛是烟台的巨大潜力所在,烟台有大小72个岛屿,比较大的岛屿如养马岛等都有着很好的资源。再加上海湾,都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围绕这些,烟台制定了四大增长极,将来这些海岛会配套建设一些五星级酒店。王式亮透露,烟台将利用国家开发低空的契机,在长岛建设一个小型飞机场;以及正在论证当中的跨海大桥等,都将成为盘活这些海岛、海湾资源的交通基础。
威海是全国第一大海洋资源水产市场,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给了威海更多的发展筹码。赵熙殿说,该市抓住这张“资源牌”,正在启动海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逐步成为全国的海产品集散中心,步入海洋大市。
此外,威海尽人皆知的宜居环境也是该市手中掌握的一大砝码。赵熙殿说,“威海最大的优势就是经济上去了,环境却没有破坏。”威海大打环境牌,成为山东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旅游度假圣地。
潍坊、日照、滨州:新区、海洋城承载蓝色梦想
期间,潍坊、日照、滨州三市的副市长与海水鱼类养殖学专家雷霁霖院士 、油田矿业机械专家顾心怿院士以及企业家代表“面对面”,共谈如何一体化发展。对话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开辟新城区、打造高端产业等,成为三市共同的话题。
基础设施作保障
“按照蓝色经济规划的定位,潍坊就是连接主体区和联动区的一个纽带和枢纽,是一个枢纽城市。它同时又和青岛、日照是一个城市组团 。”潍坊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胡岗说,过去潍坊港就是个小码头 ,现在已经建成了2万吨级的码头 ,今年就用上了,5万吨级的码头正在规划设计 ,“然后是铁路、公路,我们和日照正在搞潍日高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潍坊的滨海新城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日照市副市长余兴安则表示,日照要进行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铁路、高等级公路、飞机场、管道、综合运输枢纽,还有水利基础设施、能源建设、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海陆相连、高效便捷的综合性交通网络,使我们的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突显,这是十大基础设施建设。
“滨州这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滨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山东是比较晚的,我们最后一个通高速,最后一个通铁路。”滨州市委常委 、副市长孙承志说,所以滨州正在加紧实施环海高速公路、铁路、疏港公路等几个工程。
新区新城展未来
趁着蓝色经济改革的大潮,抓住机遇,一些城市开辟“新城”来开拓蓝色空间。“滨海新区是潍坊市的蓝色经济区,也是我们发展蓝色经济的主战场,因为它的潜力很大,也有这方面的资源禀赋。”潍坊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胡岗说,现在潍坊正在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
日照市副市长余兴安介绍,“一城”是日照发展蓝色经济的重点,即日照国际海洋城,“我们将充分利用日照的海陆资源,使我们的产业布局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新的经济体。使海洋城成为我们日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成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的示范区,以及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改革配套的实验区。”
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承志介绍,滨州根据国家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北海建立了一个北海新区。“我们总的战略是以北海新区为核心区,带动沾化和无棣两个县,"一和两翼五结点"发展。”孙承志说,滨州现在一共有七个县市区,除沾化和无棣外,另外五个都是作为核心区的五个节点来发展。下一步滨州将重点围绕滨海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李志波 娄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