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孵化培育,有力地促进了“创新泰安”建设。
一是加大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泰安市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泰安的决定》、《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的政策,努力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市政府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引进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0-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和30-50万元安家费等资金支持。市科技计划设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累计列支1000万元支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二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了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了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工作,在科技计划立项、成果评审等方面加大对联盟的支持力度,引导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设产学研合作载体。全市70%以上规模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9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7家、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中心8家。依托产业研合作平台,全市企业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不断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全市申请专利6738件,居全省第5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99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28.18%。
四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加强与驻泰高校合作,建立了与驻泰高校互派挂职干部机制,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5名教授、专家先后到市科技、经贸、农、林、畜牧等部门任职,市经济综合部门选派4名干部到高校任职;实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自200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驻泰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共支持项目513项,经费金额259万元;设立了“专家教授帮扶企业创新行动”专项, 对与驻泰高校合作的中小企业进行资助,目前已资助19家企业20个合作项目,支持经费40万元。(徐海鹏)
一是加大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泰安市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泰安的决定》、《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的政策,努力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市政府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引进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50-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和30-50万元安家费等资金支持。市科技计划设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累计列支1000万元支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二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了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了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工作,在科技计划立项、成果评审等方面加大对联盟的支持力度,引导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设产学研合作载体。全市70%以上规模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9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7家、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中心8家。依托产业研合作平台,全市企业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不断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全市申请专利6738件,居全省第5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99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28.18%。
四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加强与驻泰高校合作,建立了与驻泰高校互派挂职干部机制,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5名教授、专家先后到市科技、经贸、农、林、畜牧等部门任职,市经济综合部门选派4名干部到高校任职;实施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自2006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驻泰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共支持项目513项,经费金额259万元;设立了“专家教授帮扶企业创新行动”专项, 对与驻泰高校合作的中小企业进行资助,目前已资助19家企业20个合作项目,支持经费40万元。(徐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