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牡丹、芍药、金银花等中草药品种植入道路两边的绿化工程中,绿化苗木和药材种植各占一半,这样既节省了苗木投入,每年又可从药材种植中收益几十万元。5月18日,105国道迎接国家级样板路验收,由平阴县孔村镇创造的这种绿化模式,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绿化苗木和药材种植各占一半面积
据了解,采用这种绿化模式的地段属于105国道一期工程,北起济菏高速与105国道交叉口,南至平阴县孔村镇镇驻地中心社区,全长2300米。整个绿化工程创新思路,摆脱了因绿化而绿化的理念。因地制宜,选种了耐阴的牡丹、芍药、金银花、麦冬草等品种,将特色品牌中药材植入绿化工程中。而根据绿化方案,绿化苗木栽植占地不到一半,而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一半还多,按目前药材收益5000元/亩,按4000元算,整个绿地年收益28万元,减去6人常年管护费用5万元,租地款10万元,浇水、施肥3万元,每年仅中药材纯收益在10万元以上。这样既节省了苗木投入,增强了观赏性,突出特色,还有一定的收益。
据悉,针对绿化工程的后期管理,该镇已同本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济南禾宝中药材公司签订合同,按照计划,中药材取得的收益将用于花卉苗木后期的管理、养护,以形成“以绿化养绿化”的长效机制。
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孔村镇党委政府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提升整体对外形象和城镇品味为目标,打造出了“高、大、密、实、艳”的整体绿化带,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绿化新路子。
镇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并充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了“当年见效果、长年见效益、突出本地特色”绿化原则,在制订高标准施工方案方面,该镇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最终确定两家有实力、信誉好的园林公司负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总体规划设计上,该镇充分体现孔村镇全省中药材基地的特色,创新栽植模式,探索了药用花卉的种植,在节省苗木购买费用、宣传本地特色、收获效益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具体来说:105国道两侧30米绿化带最外一层种植青桐、白腊等高棵背景乔木,中间一层种植红叶石楠球、小叶女贞等四季常绿植物及樱花、榆叶梅等花冠植物,最里边一层以及绿化带外边20米密植麦冬草、芍药、等经济型药用花卉,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分层次立体感较强的整体效果。
克服“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难题
为确保该工程4月底前高质量、高标准准时完工,镇党委政府在机关干部中抽调8名懂业务善管理的同志调整充实到105国道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立即投入工作,重点开展土地租用、地上附属物补偿及土方回填工程和50米绿化带的试验段工程。同时,为确保绿化工程质量和效果,中标单位在施工中要接受镇政府的具体指导,明确标准要求,一年内所有绿化苗木由施工方负责管护保活,明年4月底验收。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确保了工程按时施工。针对绿化工程战线长、时间紧、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情况,该镇组织专门队伍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为沿线住户每家发放宣传纸;指挥部人员靠上做工作,最终达成共识,营造了全镇上下“人人支持绿化,人人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通讯员 申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