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鑫 摄
编者按: 5月5日-6日,第六次全省沿海市科技局长联席会议在青岛召开。现选登沿海科技局发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三位处长专题报告辑为本期专题,以飨读者。
本报讯 为充分发挥全省海洋科技资源优势,推进“十二五”期间山东海洋科技工作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大跨越,5月5日-6日,山东省科技厅、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六次全省沿海市科技局长联席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智勇、省科技厅部分处室负责人、沿海7市科技局局长或分管局长、业务处(科)负责人,以及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共70多人参加会议。
李乃胜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一黄一蓝”两大战略赋予山东社会进步的新机遇、经济发展的新空间、结构调整的新领域、海陆统筹的新阶段,“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面临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他强调指出,在此关键机遇期,海洋科技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沟通信息、凝练目标并最终落实到真抓实干。今后一段时间,山东海洋科技工作应围绕以下四点开展:一要瞄准国家“十二五”目标,策划运作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山东。沿海科技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目标,超前策划、申报符合国家目标的重大项目。项目应突出思想的新颖性,并体现技术前沿、国家目标,市场需要三个层面。二要围绕“一黄一蓝”两大战略,突出海洋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山东海洋产业中的海水养殖、卤水化工、海洋生物医药均处于全国的前列,但大量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的产业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在“一蓝一黄”两大战略前提下,山东以海洋科技为主体,沿海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先行”的原则,即“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蓝色经济,绿色先行;产业发展,科技先行;海陆统筹,海岸先行”。三是筛选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对蓝色经济的发展大潮,结合地方特色需要,集中攻关,在海水淡化膜、优良苗种培育、养殖病害防治、活性物质提取、仪器装备研制开发等领域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带来海洋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四要调整科技力量布局,整合科技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打造事业、项目、利益、感情等方面的共同体,吸引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为蓝色经济区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突破性进展。
会上,沿海7市科技局负责同志汇报了近期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相关处室负责同志针对“十二五”海洋科技,从国家到省级的不同层面,以及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工作实践进行了解读与思考。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十二五”期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黄一蓝”的发展战略将唱响山东省“十二五”建设的主旋律。这次会议体现了省科技厅、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对沿海7市海洋科技管理工作的一贯关心与支持,对于加强我省沿海7市海洋科技工作的信息交流与组织管理,凝聚和整合沿海各市海洋科技力量,提高我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约记者 胡建廷 郭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