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市坊子区科技局立足本区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势产业聚集,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密结合坊子实际,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开发五大产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把绿色能源的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重点扶持LED、地热空调等产品的研发,培植新能源产业链;以山东(坊子)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为依托,重点扶持微型扬声器、射频识别系统等新产品的开发,围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加快研发电子元器件前沿技术,不断占领新信息产业的制高点;重点扶持高性能陶瓷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制造体系,培植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抓好国家创新基金项目 “一类抗癌新药—血清胸腺因子(九肽)冻干粉针剂”项目的实施,尽快达产达效,培植新医药产业链;重点扶持轻型直升机、豪华游艇等产品的研发,拉长产业链。力争年内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5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促进新兴高端产业发展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二是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科技项目立项作为全年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今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部署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新变化,认真研究把握政策重点,深入挖掘项目资源,扩大项目申报基础,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目前,已组织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10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项。力争2011年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达到30项以上,争取无偿资金200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需求,努力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形成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吸纳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积极推动福田雷沃公司创建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推动共达电声、富源增压器、福田模具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融智平台建设,推动全区2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力争2011年在全区的新兴产业建成3处有影响力的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四是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本区产业优势和科研院所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形成上下游企业配套、人才资源聚集的产业集群新格局。重点抓好碳化硅生产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光学与物理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以华美精陶为中心加快构建碳化硅制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共达电声为中心尽快构建电声器件产业技术联盟;以华潍膨润土公司为骨干建立膨润土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统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王淑子)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密结合坊子实际,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开发五大产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把绿色能源的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重点扶持LED、地热空调等产品的研发,培植新能源产业链;以山东(坊子)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为依托,重点扶持微型扬声器、射频识别系统等新产品的开发,围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加快研发电子元器件前沿技术,不断占领新信息产业的制高点;重点扶持高性能陶瓷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制造体系,培植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抓好国家创新基金项目 “一类抗癌新药—血清胸腺因子(九肽)冻干粉针剂”项目的实施,尽快达产达效,培植新医药产业链;重点扶持轻型直升机、豪华游艇等产品的研发,拉长产业链。力争年内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5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促进新兴高端产业发展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二是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科技项目立项作为全年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今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部署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新变化,认真研究把握政策重点,深入挖掘项目资源,扩大项目申报基础,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目前,已组织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10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项。力争2011年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达到30项以上,争取无偿资金200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需求,努力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形成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吸纳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积极推动福田雷沃公司创建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推动共达电声、富源增压器、福田模具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融智平台建设,推动全区2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力争2011年在全区的新兴产业建成3处有影响力的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四是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本区产业优势和科研院所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形成上下游企业配套、人才资源聚集的产业集群新格局。重点抓好碳化硅生产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光学与物理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以华美精陶为中心加快构建碳化硅制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共达电声为中心尽快构建电声器件产业技术联盟;以华潍膨润土公司为骨干建立膨润土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统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王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