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胶州市西辛置村走“公有化”之路带富全村

2011-03-29 16:02:11   作者:记者 韩家云 通讯员 刘希林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本报讯  洁净的环境、绿化整齐的街道、美观大方的居民楼……近日,记者来到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西辛置村,真正看到了一个新农村的新气象,看到了一个发展集体经济而强盛的村庄,看到了靠集体力量给农民在经济、生活等方面带来的飞跃、实惠和美好。
    在村委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宋立胜,这位60多岁有着40多年党龄、干了30多年村干部的传奇名人,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采访中,宋书记谈的最多的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和思想教育,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集体观念,坚持共同致富。
西辛置村共有185户655口人。早在八十年代实行包产到户时,该村实行的是土地由村里集体耕种,分块管理办法,村里还建起了许多村办企业,集体管理,村民在村办企业上班,这一做法村里一直坚持了十几年,村民的日子过得安逸和富足。2001年国家“同三”高速公路开始修建,该村60%以上的土地被征用,此时,拥有土地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村办企业也被拆除,当年村集体经济出现零收入,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全村陷入困境。宋立胜几天几夜不眠,他们先后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如何稳定局势和恢复村经济的策略。很快做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定,抓住近临市区主干路的优势,迅速出台措施积极鼓励扶持村民发展路域经济,得到全体村民响应,几天工夫,就有40多户家庭筹资在村后沿路开办了商业网点、农副业和加工等经济体。
    村里土地虽然减少了,但是村庄还是要发展、要壮大集体经济。2002年,宋立胜瞅准了所在办事处发展工业园的时机,筹资400余万元买地建立了第一处通用厂房招商。随后几年里,该村实行村里投大股、村民入小股、年底按比例分红的激励政策,带领村民在村工业园和所属办事处工业园连续建造7处工业通用厂房,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先后引进天杰眼镜等国内外企业。这些村内企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村里富余人员和失地村民的吃饭问题,还为村民谋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村里年集体纯收入也达到了200万元以上。
    富而思进,富而思乐。村里富裕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但村“两委”想得更多的是怎样为村民谋福利。于是,村民有了自己的小别墅,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孩子有了幼儿园,老人有了养老保险,大中小学生有了奖学金,日常生活的油、米、面粉供应,传统节日还补助现金……目前,该村有5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漂亮的二层小别墅,还投资对村庄进行了“五化”建设,实行了清洁员管理制度以及每家每户门前“垃圾篓”工程,使村庄更洁净更优美更靓丽。“双文明户”、“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以及“党员一条街”等模范典型的涌现,大大提升了村庄及村民爱学习、讲文明、懂科学、比贡献、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实现了30多年来无经济、刑事案件发生。该村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文明村庄标兵、“五好”先进党支部、社会治安先进村等百余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