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关于同意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批准烟台高新区、济宁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烟台高新区、济宁高新区正式进入高新区序列的“国家队”,跨入了创新发展的崭新阶段。
据了解,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5月,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12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由与行政区合一体制调整为单独设立高新区,同时赋予了市级管理权限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正式吹响了烟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进军号角。调整后的烟台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打造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发展目标上,瞄准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在国家层面,努力成为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地,成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点园区,成为我国与日韩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山东省层面,努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园区,成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园区;在烟台市层面,努力成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科技引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在产业重点上,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以生物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天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倾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自2009年“二次创业”启动以来,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
济宁高新区创建于1992年5月。建区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加快各类要素聚集,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建设发展中,济宁高新区坚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综合运用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基金等多种政策平台,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涌现出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光电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几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级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和光电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力推动了高端产业科学布局和区域经济战略转型。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烟台高新区、济宁高新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块金字招牌,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昊言)
据了解,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5月,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12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由与行政区合一体制调整为单独设立高新区,同时赋予了市级管理权限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正式吹响了烟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进军号角。调整后的烟台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打造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发展目标上,瞄准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在国家层面,努力成为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地,成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点园区,成为我国与日韩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山东省层面,努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园区,成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园区;在烟台市层面,努力成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科技引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在产业重点上,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以生物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天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倾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自2009年“二次创业”启动以来,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
济宁高新区创建于1992年5月。建区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加快各类要素聚集,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建设发展中,济宁高新区坚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综合运用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基金等多种政策平台,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涌现出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光电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几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级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和光电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力推动了高端产业科学布局和区域经济战略转型。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烟台高新区、济宁高新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块金字招牌,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