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邓向阳颁发科技最高奖
“科技进步先进市”是对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全方位考量后的最高评价。在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基层科技工作座谈会上,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07-2008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结果,滨州市首次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并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始终把科技工作作为实现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全市形成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良好局面。全市各县区实行了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各乡镇(街道)实行了科技创新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了科技管理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科技工作组织管理网络。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每年都召开科技大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滨州实际的科技政策。?2008年,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为2894万元,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为1.62%。另外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市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两年来,该市组织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国家、省批准立项的233项,引进上级科技补助资金4427.5万元,全部投入企业。
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整合科技资源,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地推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实现产值395.34亿元,同比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前列,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3.86%,2008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4家。
通过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带动战略,全市专利申请量稳步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033件,比“九五”期间增长122.63%。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申请专利4304件,专利授权量2332件。其中2008年,申请专利941件,同比增长46.57%,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专利授权460件,较上年增长39.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2007年底,全市6县1区全部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加快了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达16家。
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强化与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滨州市科学仪器设备共用网开始启动。截至目前,共有11家单位、36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加入协作共用网。市政府先后与省农科院签署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与山东理工大学签署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人才优势的有机对接与集成。与此同时,还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三星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教学研究实习基地,研制成功“全连续法常温快速脱蜡”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邹平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正式合作成立清华大学材料系科研教育基地、佛山市陶瓷研究所生产基地,生产金刚牌氧化铝球石、莫来石砖、碳化硅耐火材料等特种陶瓷制品。山东省滨州港正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的盐藻养殖加工项目已落成投产,共同研究开发以卤虫为原料进行DHA、EPA分离提取保健食品、药物项目进入科研攻关阶段,贝类原种基地、裂壶藻养殖加工、原盐深加工等科研项目均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山东省滨州港友发水产有限公司和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局建立中科院卤虫及卤虫卵产学研基地。埕口盐化集团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研发多个科研项目,特别是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的“苦卤制硫酸钾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总投资1.26亿元。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截至2008年,全市共拥有各类科技人才15.31万人。全市累计推荐并被命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省青年科技奖专家5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选拔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18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 1011名、市青年科技奖专家348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国务院津贴享受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奖专家为主体的优秀人才骨干队伍。
?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加强科普宣传、开展科技下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2007年,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科技活动周的主会场,曾成功的举办了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科技创新与发展”院士专家科技报告会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此外,还举办了杨利伟航天科技报告会、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展览、安全科技活动周活动、大学生“五小”科技竞赛、科技志愿服务团进村入企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群众性科学普及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科普活动专兼职人员共7507人,科普(技)教育基地23个,其中国家级科普(技)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技)教育基地15个,市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7个,出版科普图书10种、科普期刊10种,各类科普报纸66972份。(田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