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动万里帆——2009年东营市科技工作支撑引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纪实
2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左四)视察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现场,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左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华(左五),副市长李金昆陪同。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今年批复的第8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局,科技工作肩负着支撑引领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使命,2009年,东营市的科技工作在此过程中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诸多成效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东营市的科技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11月份,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2.34%,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8.5%。截至目前,该市已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项,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4989万元,其中已到位3049万元,连续第四年超过2000万元;鉴定登记科技成果11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申请专利1926件,获得授权1447件,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2009年,该市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审核,并成为省内地级市中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之一。
崛起: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院建设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全省重点部署的四个科技平台之一,并列入科技部和山东省的会商议题,建设方案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为支撑研究院建设,加大了留学归国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成功引进“超精密运动控制工程”、“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等四个创新团队,其中陈智勇博士已被列入国家“千人计划”。组织了“泰山学者”岗位试申报工作,市政府同意在研究院设立“黄河学者”岗位,建设中科院研究生黄河三角洲实训基地。市政府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设立了1000万元的建设专项资金,年内将建成研究院一期工程。加强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的合作,在“生态谷”建设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建成后将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提供一个完全开放、资源共享的科研交流平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行健: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园区“生态谷”,是高端产业的服务基地,也是创新资源集聚的谷地。自去年9月动工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高效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开工建设面积达到7.2万平米。其中,1.8万平米的企业院士工作站已竣工验收。大学科技园发展公司充分发挥“生态谷”建设运营平台作用,获得上级1000多万元扶持资金;获得商业银行授信8000万元,先期贷款4000万元。目前,大学科技园已形成占地800亩、建成区面积16.3万平方米的总体规模;在孵企业达到165家,毕业企业30家,园区从业人员达到3039人,吸纳大学毕业生2175人;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4亿元,税收总额2659万元,获得专利授权6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今年,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第二度核定为享受“四税”减免政策单位。大学科技园继被命名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全省重点服务业园区”之后,又被命名为“全省节能建筑示范园区”、“全省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园区”。创新型企业入驻踊跃,在去年首批16家企业研发机构签约入驻的基础上,今年又有9家企业入驻。
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建设集办公、孵化、见习、培训于一体的黄河三角洲青年创业基地。成立了青年创业基地实施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方案,起草了《青年创业种子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并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完成了青年创业基地项目立项及环境评价,今年9月,大学科技园公司通过竞拍取得项目用地。出台了东营创业导师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东营创业导师选聘及管理办法,针对企业需求,为其提供顾问、信息和人才培训等服务,降低经营风险,促进创业成功。
在大学科技园这一龙头的带动下,全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获得繁荣发展。全市已建成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家,其中国家级4家;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5家,其中国家级1家;科技企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到800多家,市科技企业协会建设了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入网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2.4亿元,评选的科技创新奖受到了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广泛欢迎,科技中介机构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振兴: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东营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自主创新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1-11月份,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2.34%,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8.5%,提前一个月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度发展任务。
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夯实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今年初,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情况,帮企业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主要高新技术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万达集团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根据重新颁布的认定管理办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2家,占黄河三角洲地区的50%以上,通过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增强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
抓科技项目实施,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2009年以来,围绕支撑引领石化、轮胎、纺织、石油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市新上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0项,争取上级资金4989万元;鉴定登记科技成果11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申请专利1926件,获得授权1447件。方圆铜业公司实施的“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被国务院9号文件列为促进产业调整振兴的重点先进技术,获国家支撑计划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将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产生重要引领作用。“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纳米级钛酸钡粉体材料”等16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获资金支持960万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均创历史新高,分别是上年的2.67倍和2.43倍;“连续油管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四个项目列入2009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获支持经费800万元。该市企业开发出的“成像测井仪”、“功率半导体”等自主创新产品,正在逐步实现产业化。
抓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群载体。根据全市“四区一城”主体功能区的布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产业区集聚。在全市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高新化。目前,该市石油装备、油田化学品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石油装备产业、油田化学品制造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2009年1月,科技部批准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广饶县盐化工产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跨越:科技政策争取工作获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市政府转发了科技部门《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在科研基础设施、创新创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等“四大板块”,重点规划布局了70多个项目,将有效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承载能力。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重点科技工作进入国家战略。该市提出的“依托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生态谷’项目”、“在东营设立国家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等,全部写入了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必将对健全完善黄河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产生长远影响。
播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探索取得新成效
实施了农村产业信息化科技特派员行动,重点培育“百姓科技”品牌。目前,“百姓科技”会员发展到5万多户,其中周边市农民会员2万多户,成为黄河三角洲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有生力量。截至目前,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12场次,培训农民会员7200人次,发放《百姓科技》报纸及有关科技资料共35000多份,刊登各类技术信息400余条。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26名,服务领域涉及舍饲养殖、农业种植、农田水利、农牧业气象、林业治沙等,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各乡镇。市科技局被科技部、人保部、农业部及银监会等国家八部委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广饶县丁庄镇出席在广东汕头召开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经验交流会,并作了典型发言。
熔铸:科技管理团队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东营市科技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抓手,深入开展“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立新功”活动和“科技管理创新年”活动,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促进了政务公开,提升了科技管理效能。实行工作流程再造,形成了“信息发布公开、大厅受理规范、专家评审严密、集体决策科学、项目管理到位、跟踪服务及时、联合检查问效”的新型科技管理流程,促进了科技管理的规范运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迅速启动了“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了科技管理系统的文明形象。加强政风行风和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倡树了干事创业、干净干事的正气。该局被确定为全市“党员先锋示范岗”建设单位。科技宣传不断加强。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宣传,有效增强了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今年以来,共在科技日报、大众日报、创新周刊、东营日报等媒体刊播稿件100余篇(条),其中头条、重点稿20余篇(条),在较大范围内引起良好反响。开展了“科技活动周”和“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深入学校、农村和企业宣传科技知识。
眺望:“五个平台”建设开拓发展空间
展望下一步的工作,东营市的科技工作确定,要做到“三个跳出来”,即跳出东营审视黄河三角洲开发,跳出科技系统谋划自主创新,跳出具体项目服务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建立起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五个平台”的建设:一是以建设国家级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重点,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创新人才的集聚平台;二是以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科技创业和科技融资的运作平台;三是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重点,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发展平台;四是以实施信息科技特派员行动为重点,努力打造农村科技信息便民服务平台;五是以提升科技管理干部“五种能力”为重点,努力打造规范化科技行政服务平台。(特约记者 孙海冰)
8月1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立军(前右一)视察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
11月19日,副省长李兆前(左二)在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左三),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华(左一)陪同下视察东营市科技工作。
4月22—24日,由省政府主办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暨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论证会在东营召开。图为论证会会场。
4月23日,参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暨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论证会的领导和专家为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奠基。
方圆铜业公司实施的“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被国务院9号文件列为促进产业调整振兴的重点先进技术,获国家支撑计划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将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产生重要引领作用。图为6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项目论证会会场。
东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管理团队规范化建设。图为3月13日,市科技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场
1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企业院士工作站建筑掠影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