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课程“接地气”,内容“高大上”

——全省科技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培训班献智高质量发展
2019-12-10 15:01:33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一无高等院校,二无大院大所,以化工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东营市垦利区曾面临创新资源严重匮乏的窘境。在区科技局局长胡金涛带领下,科技部门致力于牵线搭桥,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助推区域经济转型之路。“新形势下,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胡金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2月3日—6日,全省科技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培训班在济南举办。胡金涛表示,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坚定了垦利区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信心。
       开班仪式上,副省长于杰指出,这次培训班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也是一次工作动员会。他从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我省科技工作的成绩与不足、贯彻落实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方面做了动员要求。培训期间,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单位的6名院士、专家,或把控宏观方向、或解读前沿技术、或教授创新方法,与学员共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交流科技创新前沿理论和先进经验,献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读宏观政策: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实践路线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力爬坡过坎的山东也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那么,何谓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面临哪些新形势?本次培训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以《创新驱动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考》为题,帮助学员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做好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践路线。
       “发展城市群是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方式,而合理分工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赵志耘表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优化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加快引育聚集创新人才、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的同时,还应关注科技给经济社会乃至全球治理带来的新挑战,比如,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变革性技术可能带来的就业结构改变、法律和社会伦理关系等问题。
       对新时期科技创新趋势做出宏观把控的还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培训会上,他以《新时期科技创新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为题,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总趋势、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新需求、我国科技战略调整方向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这些课程让我们理解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有了深刻认识,为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王永军表示。
        国家战略导向是科技跃升的重要手段,更是地方设计政策与布局产业的重要“方向标”。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杨静也表示,专家对宏观政策及方向的分析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对开展基层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聚焦前沿技术:抢占新风口与制高点
       区块链是近期的一大热词。如今,这一看似遥远的高科技,已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最近一直在学习探索区块链,但迫于其专业性较强,进展不大。”胡金涛告诉记者,没想到此次培训班上专家讲得如此清晰。
       活动期间,赵志耘、潘教峰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等专家的授课内容均涉及了区块链技术。其中,李鸣围绕《区块链加速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主题,对区块链的定义、应用实践、产业化和标准化以及对区块链未来的思考进行了详细讲解。
       对于区块链这类新技术,加快布局十分迫切。但专家同时也强调,由于技术与产业不够成熟,目前仍需理性看待。潘教峰表示,尽管区块链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拐点”,但距离在现实中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李鸣也强调,当前区块链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监管、安全等问题,需要冷静观察、规范与引导。
       除区块链这类前沿新技术、新风口外,瞄准山东特色主导产业的相关新技术也在培训期间多次涉及。
       山东是能源大省,新能源产业更是山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新能源产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院士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能源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但都在朝着“能源清洁化”这一大趋势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当前存在资源禀赋、加工结构、技术与创新能力等结构性缺陷。针对这些挑战,刘中民提出了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融合与区域示范等解决能源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用2个小时把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学到手”,包括胡金涛在内,现场不少学员纷纷直呼“高效”。记者注意到,为期4天的培训活动中,生命健康科学、海洋科技、空间科技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具体解读。这些技术领域既是当前科技创新的新风口,又与山东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高度吻合,对于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教授创新方法:打通体制机制创新堵点与痛点
       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肩负着地方科技创新的示范与引领责任。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就当前国家高新区存在的发展问题,从产业、创新及发展方式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在他看来,当前高新区普遍存在产业雷同、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发展滞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落后等痛点。
       当前环境下,如何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贾敬敦认为,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制定高质量发展政策、战略研究和规划;其次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树立“一区一特色”的产业理念,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此外还要瞄准提升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放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不像高校、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业、也不像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被称为“四不像”。作为产学研资的连接通道,近年来此类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产业、体制创新等方面表现抢眼。贾敬敦认为,一枝独秀的新型研发机构或将对中国创新生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值得重视。
       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山东已经做出不少探索。今年7月30日挂牌成立的我省首家“四不像”新型研究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成立四个月来,该研究院已落地一批重大“高精尖”项目,建设多个高端创新平台,新动能不断释放。此次培训期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也应邀围绕“产业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了专题报告,为我省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提供了理论牵引和实践路径。
       “课程设计‘接地气’,授课内容‘高大上’。”学员在点赞培训班的同时,纷纷表示对未来工作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路,下一步将认真领会、消化吸收讲座内容,把学习的收获真正落实到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中,不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为建设科技强省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
       王永军告诉记者,接下来将把此次培训获得的政策信息、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到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科技需求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进一步优化科研定位,明确研究重点,凝练研究方向,并为即将启动的山东农业大学“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提供重要借鉴。(记者 张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