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9%

2019-09-23 17:04:08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本报讯(记者 张颖辉)9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三农’事业成就辉煌,齐鲁样板再谱新篇”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至2018年,我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机构达到4678个,农技人员2.5万人,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超过30万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
       据介绍,山东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多万亩,到十三五末将建成5982万亩。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共建设高产创建示范方622个,面积达到2280多万亩,方内小麦、玉米两季合计亩产全部达到1100公斤以上。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小麦5100万亩,玉米4500万亩(与小麦复种),水稻100万亩,棉花400万亩。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587万亩。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4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49.24万台,联合收获机从几乎没有发展到31.52万台,小麦、玉米从完全依靠人力发展到99.48%和94.55%的机收率。物质装备条件的不断提升,极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把农民从历史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科技成果应用成效突出。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展翅十大行动,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至2018年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机构达到4678个,农技人员2.5万人,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超过30万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
       山东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70年来,在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东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397.53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农业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和12%的蔬菜,为全国贡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国际化、科教兴农等山东经验,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山东农业作出重要指示。山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如山厚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全省“三农”工作取得辉煌成绩,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