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此时的济南高新区,已是一片生机盎然。而坐落于此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办公大楼,也是人来人往,一片繁忙:山东省第一个量子科技展厅在紧张布设,准备开门迎客;办公大楼外墙装修也在有序推进,渐渐换上新装;二楼规划建设的一千四百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逐步成型,建成后,量子实验室总面积将达到三千平方米。
不知不觉,扎根在这片热土上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已经走过了整整八个春秋。八年的砥砺奋进,已然孕育生长出一支崭露头角的团队——济南量子先锋队。
青春有活力,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
济南量子先锋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这支由22人组成的团队,四十岁以下的成员占95.5%,平均年龄32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芬芳3月·花艺沙龙”“弘扬爱国主义 为英雄祭扫”“祖国的生日”……每逢重要纪念日、传统佳节,济南量子先锋队就忙碌起来,积极筹备各种活动,以丰富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凸显助研服务理念,激发青年团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科研屡突破,这是一支“三高”团队
除了年轻,济南量子先锋队,给人呈现的群像轮廓,还少不了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这样的“三高”特征。先锋队成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9.1%。他们勇于追梦,奋力攀登科学高峰,完成了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在这个先锋队里,有我国著名的量子信息理论物理学家、让量子技术走向实用化的量子诱骗态方法提出者、泰山学者王向斌教授,有创造多项量子通信世界纪录的物理学家、泰山学者张强教授,有青年专家,有济南市“5150”人才……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八年来,这个团队勠力同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3年,组织建设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全时运行的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2015年,参与完成超过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击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刷新了光纤量子通信最远距离世界纪录;2017年,参与建设国内首个商用化量子保密通信专网——济南市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重点参与波导芯片等核心关键器件的研发;2018年,参与实现了量子密钥分发与现场商用光纤骨干网络(中国联通济南-青岛网络)66km(诸城-黄山段)光纤的波分复用,使得与经典通信骨干光纤基础设施共存的量子网络成为现实;2019年,参与推动了以研究院为秘书处单位的全球首个量子计算与测量领域标准化组织——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济南成立。
服务大格局,这是一支奉献的团队
济南是国内最先接触、率先布局量子信息科技的城市之一。2017年,济南又将“量子科技”列入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量子科技产业预计到2030年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济南市要在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量子通讯等领域,布局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志性大项目;建设国家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济南基地,争创国家量子大科学中心。
服务于量子科技这门新兴学科,济南量子先锋队,用心用情用青春书写着山东量子的发展史,致力于走出一条特色科技创新路,用工作实绩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实际工作,济南量子先锋队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理念转化为“提升助研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团队成员站在推进科研进展、聚力招才引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聚合力、谋发展的更高角度,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为科研专家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和资金支持,努力为科研团队做好工作配合与支撑服务。在科研之余,济南量子先锋队不忘人文关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广量子科技基础知识。到今年春天,团队坚持公益科普已达七年。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济南量子先锋队将牢记百年前的历史嘱托,高扬“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伟大旗帜,继续与时代同行,奋力走在前列,向未来致敬,再攀科研新高峰。
(通讯员 胡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