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一“山”飞峙黄河边

——创新高地崛起,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2019-04-26 09:27:15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黄三角农高区蹲点调研③
 

       3月1日,中科院科促局、地理所、东营市、黄三角农高区在北京召开共建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科技合作座谈会,共同签署工程实验室推进建设备忘录。接下来,黄三角农高区将通过这一平台汇聚国内外高端资源,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孵化高地。
       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是其身份标签,“创新”是其本质特色。与杨凌国家农高区开始就集聚了大量人才资源不同,引进项目与人才是摆在黄三角农高区面前亟需解答的问题。
       成立以来,黄三角农高区多渠道汇聚科教资源,把出成果和用成果统一起来,把创新农业高新技术、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统一起来,科技成果集成、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如今的黄三角农高区,奔流而至的不止九曲黄河水,更有以前以项目与高端人才为代表的新动能。这片曾经荒芜寂寥的土地日渐变“活”,一座农业高新技术创新高地在黄河尽头集聚隆起。


       集项目:打造农业创新“硅谷”
       膜生物污染一直是膜分离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胡云霞研发出的有机无机杂化膜,一举将该难题破解。这种外形如“面条”的膜丝,大幅提高了膜强度和耐污染性能,解决了膜丝易断和易污堵等制约膜应用的关键问题。
       高端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项目是黄三角农高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而黄三角农高区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让胡云霞将项目深深地扎根于黄三角深厚的土地里。
       这仅是黄三角农高区中试基地孵化项目的一个代表。
       在中科院微生物所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平台,植物油脂“摇身一变”成为替代化石材料——“年产5万吨长链二元酸产业化项目”利用葡萄糖、玉米浆等原料,通过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发酵法生产出长链二元酸,可在航空航天、汽车、纺织、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施展拳脚。
       用牛奶里的乳铁蛋白制成国家一类新药,用于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病和轮状病毒引发的小儿腹泻,东营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这一项目如今也已在黄三角农高区生根发芽。
       没有高科技含量,国家农高区就会失去“初心”、失去“原色”。正因如此,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黄三角农高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基本路径。沿着这一路径,农高区正致力于打造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中心。
       “聚焦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养等新兴产业领域,农高区建立了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库,洽谈招引了一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中船重工高端装备产业园、广东猛狮固态锂离子电池、亿利集团能源互联网、通威渔光一体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等20个项目。”农高区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协议投资额近210亿元,目前正在密切洽谈,争取尽快落地实施。

       聚人才:发展有了“智囊团”
      胡云霞的到来,带来了她的五项核心发明技术,分别剑指环保领域的污水处理、化工医药领域的纯化分离、食品领域的浓缩提纯、电子工业领域的高纯水提取以及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为黄三角农高区发展及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注入了全新动力。
       在黄三角农高区,不远千里前来干事创业的专家不止胡云霞一人。
       农业昆虫学家吴孔明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左强教授、英籍华人方存林教授……一批不同领域的尖端人才纷纷赶来,在寻找适合各自项目落地生根的“土壤”同时,也在为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生机。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自成立以来,在引才、用才、留才方面,黄三角农高区一直不遗余力。
       抓人才“引得进”,制定出台《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雁归黄河”科技人才计划,支持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到园区创新创业;抓人才“用得好”,与中国农科院等15家科研单位签订创新合作协议,用好山东省与国家自然基金共建联合基金,支持科研人才开展盐碱地作物育种、环境修复及保护等应用基础研究;抓人才“留得住”,以共同实施国家、省重点专项及各类科技计划为纽带,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申请国家和山东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申请科研经费1.5亿元。

       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隆起
       芳纶纤维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电子与通讯、汽车工业、油气田的勘探和生产等各个领域,但由于该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市场的缺口达1万吨以上。
       在黄三角农高区,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实施的8000吨/年芳纶1414纤维项目,突破了对位芳纶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产品规模和技术标准居行业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合成纤维领域的技术空白。
       “我们计划投资12亿元,在今年新上年产10000吨对位芳纶纤维项目,逐步形成芳纶纤维产品多系列、多种类产品产业化,扩大市场份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山东鼎盛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黄三角农高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该公司成功研制了钢结构智能机器人焊接(喷涂)装备,现已完成研制和样机试运行,具备批量生产能力。钢结构智能自动焊接成套装备和自动化喷涂生产线是在钢结构焊接和喷涂领域替代人工的“最强大脑”,一站式解决了环保、效率和成本问题,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该生产线在核心技术上打破了国外垄断,智能焊接系统填补了国内同行业技术的空白。
       以上述项目为代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正在黄三角农高区投产达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黄三角农高区在高企孵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为例,在此方面,黄三角农高区梳理整合鼓励企业创新扶持政策,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促进资金、人才、项目等向创新型企业流动集聚,出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意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优秀企业考核办法(暂行)》,大力扶持中芳特纤、鼎盛精工等10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激励创新创业,示范引领发展。
       河海交汇,芦荻风动,鹭鸟振翅,生机勃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黄三角农高区正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用科技之力量,激起沉蕴的潜能与希望。(记者 张颖辉)